德国小提琴学派

德国小提琴学派【德国小提琴学派】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义大利人的路 。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义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 。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 。
基本介绍中文名:德国小提琴学派
地点:德国
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
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
德国小提琴学派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 。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 。1831年,德国着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 。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使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 。达维德编订过许多古典作品,对丰富曲目作出了贡献 。着名的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 。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 。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逃亡中国,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