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狮头


佛山狮头

文章插图
佛山狮头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 。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製作精巧坚固 。
【佛山狮头】佛山狮头的造型,一般是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9只细翅 。艺人们还别出心裁地构想出一只狮角,把它做成拳(头)角、(竹)笋角、(麻)鹰角、鳌鱼角,外形十分醒目,故有"佛山醒狮"之称 。
基本介绍中文名:佛山狮头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文号名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842项目编号 Ⅶ-66
申报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狮头简介“佛山狮头”列入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 。相关专家正在忙于收集与整理佛山狮头的资料,同时欢迎拥有这方面资料的市民与佛山市民众艺术馆联繫 。
佛山狮头

文章插图
佛山狮头第五代传人的黎家亲兄妹———61岁的黎伟和42岁的黎婉珍仍在从事狮头扎作 。他们表示希望能够将这一手艺很好地传承下来 。佛山扎作狮头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 。其扎作是基于广东石雕狮子的造型特点,以神似为基础,造型和装饰设计上均採用了夸张而浪漫的表现手法 。黎伟介绍说,佛山狮头以脸谱为造型,包括三国人物刘备、关公、张飞的传统脸谱和其他脸谱的金狮、银狮 。狮头的扎要经过1300多个步骤 。
佛山狮头

文章插图
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狮头历史佛山扎作狮头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 。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 。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製成形状兇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 。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 。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 。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至清代乾隆年间,佛山已设有“狮头”製作行,不少地方、团体定做佛山狮头 。作为民间传统娱乐形式,比武竞技活动遍及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及至欧美的华人地区也常见这一民俗活动 。
佛山狮头

文章插图
4图佛山狮头历史佛山彩扎源远流长,宋代时已有彩龙扎作 。明代以前,佛山已出现扎作、竹织灯色及其他迷信用品,但属家庭小手工艺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佛山手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各种的手工艺行业,民间手工业也随之形成,诸如染色纸行、年画行、金花行、金银铜锡箔行等等,至清代中叶已很鼎盛 。而扎作业则有狮头行、灯色行、灯笼行、火烧行、醮料行等 。佛山彩扎狮头,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经过艺人的不断创造与提高,佛山狮头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手工艺品,是典型的东方色彩的民间艺术 。佛山民间彩扎在明代以前扎作造型粗糙,色彩单调,以染色纸为基本色彩,只做小量的、简单的加工或装饰,随着明代“出秋色”的兴起与发展,民间彩扎艺术从原始阶段向更高艺术造型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出秋色的“头牌灯”、秋色灯、彩扎龙、彩扎狮头以及各类人物、动物的造型彩扎 。在图案设计、色彩运用上,民间风格极为浓郁 。佛山狮头的图案设计,多採用传统的吉祥纹样,如意云纹、云头纹、太极纹、万字纹以及唐草纹等,色彩以大红、丹色、黄绿等为主,并以黑、白色圆点作调节,使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纹样显得灵活多变,静中有动,额外醒目 。在狮头上配以各种饰物,如洁白兔毛、马尾毛、五彩绒球、小圆镜、金属胶片、明珠等,使狮头分外生动,活泼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