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名被困村民成功救援,巩义“最低点”无伤亡|现场连线 | 救援( 二 )


当地企业负责人:我也是一名军人
焦湾村、叶岭村、康南村这三个村子在当地均地势较低且傍山而建,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中,采访人员从当地了解到,这三个村子均未出现人员伤亡。原因除了北京救援力量的及时赶到,当地企业在灾害来临时勇于伸出援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十四名被困村民成功救援,巩义“最低点”无伤亡|现场连线 | 救援
文章插图
恒星科技是康店镇最大的一家企业,采访人员在厂区的礼堂里看到,这里已经成为周边村民的临时安置点,周边地区500余名受灾村民正在这里休息。

十四名被困村民成功救援,巩义“最低点”无伤亡|现场连线 | 救援
文章插图
“我当时被困在郑州了,想想父老乡亲们,心里别提多着急了。”该企业董事长谢晓博告诉采访人员,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大灾大难来临时,本能地就想到了“要救人”这件事,暴雨来袭他被困郑州,便赶紧联系了公司总裁谢保万,让他安排人员展开救援。

十四名被困村民成功救援,巩义“最低点”无伤亡|现场连线 | 救援
文章插图
谢保万说,当时他号召企业职工主动参与救援,很快组成了80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把大巴车当做救援车辆派出去,到那些易发险情的村子去“抢人”。车停到村口,也正好赶上各村人员正在暴雨中自救,大批的村民就此被拉回了厂区,怀有身孕的孕妇、因患病需要吸氧的病人纷纷被“抢”出来,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十四名被困村民成功救援,巩义“最低点”无伤亡|现场连线 | 救援
文章插图
当然,该企业目前也面临着困难,需要更多部门伸出援手。一位志愿者告诉采访人员,面对大批受灾群众,他们目前可以勉强供应饮水和食物,但这些群众当中,老年人很多,慌乱中大多没有来得及拿药,老人如果基础病发作,作为企业很难处置,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将需要治疗的老人转移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安置点。
亲历者:回忆起四十年前的一场雨
“我当时抓着一根铁管,勉强扒在窗台上。”回想起暴雨突袭的那个下午,很多亲历者仍然后怕。在集里沟生活的村民,至少40年没见过大雨了。
村民焦成楼今年65岁,7月20日下午2点,他正在外出,突然接到了在家的老伴儿的电话,老伴儿说水已经沒到腰了,他急得不行,“我就说你不能在屋里等,跑不了也要到高处去!”
【 十四名被困村民成功救援,巩义“最低点”无伤亡|现场连线 | 救援】焦成楼家门前的一辆机动车都被水冲跑了,好在老伴儿转移及时,有惊无险。她还记得,当天自家对面的高台上,同村的人从家里跑出来,看到外面路基都被泥水冲垮了,便要跑回窑洞,接着又看到窑洞上方开始滑坡,吓得又赶紧跑回街边。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亲历的村民又提到了“万幸”这个词,他们说,上级部门的抗灾工作组织得当,家附近的伊洛河“挺住”了,这给后续的自救和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临近的伊洛河是周边地区的主河道,村民们告诉采访人员,伊洛河上游衔接着多个水库,在这次的暴雨中,上游水库没有向伊洛河泄洪,如果当时伊洛河泄洪,水位上涨,村里的水没地方走再倒灌回来,那将是更大的灾难。
“这样的大雨至少40年没见了。”一位在当地生活了半辈子的村民讲述,1982年的汛期,曾下过一场接连13天的雨,但村里的存水量远不及今年这场暴雨瞬间的量,至少那时候,积水是没有殃及坡上的民房的。
相关新闻
救援力量“互通有无”
7月22日下午,北京绿舟应急救援队刚刚结束一轮救援工作,韩红基金会的车队也赶到了恒星科技的厂区,大量救援物资卸车,北京绿舟应急救援队帮助车队志愿者们共同搬运物资。随后驾车陪同志愿者到受灾严重的村落查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