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对话刷屏“救命文档”创建者,上海财大女学霸说……
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微信朋友圈里,各种救援信息刷屏。不能前往一线救灾,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郑州出一份力。刷屏文章中,有一份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在互联网上被迅速转发。这是民间救援组织在腾讯文档上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据统计,截至7月21日21时,文档已经“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从最开始的一个需求表格,24小时内生长为“多用途”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文章插图
图说:优秀且低调的女学霸李睿 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文档的创建者叫李睿,是一名河南姑娘,目前正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实验班就读。她和同校同学在朋友圈发布想为家乡做点事后,有30多名同学一起参与进来,组成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其中大多是95后、00后,队员来自天南海北。大家用在线文档分工整理,志愿者被分在不同小组,线上组负责搜集、核实信息等。线下组主要是河南当地志愿者,其中还有志愿车队,负责联系待救援对象,及时提供帮助。即使是信息搜集组,成员也有不同分工,有的负责更新表格、有的负责核实信息。
让有用的信息流转、对接起来,对被困住的城市至关重要。暴雨发生后的24小时,这份文档在和时间赛跑。背后的每一个参与者,因互联网汇聚起来,孤立的、分散的信息产生联结,在救灾中发挥巨大的能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善意汇成一股暖流,令人感动,就像歌词里所唱:“你知道,就算大雨让城市颠倒,我也会给你怀抱。”
上海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井雨洁参与了此次文档的编辑。晚上9时,正在山东老家的她从手机上刷到了河南暴雨的消息。随即,她在朋友圈看到了李睿发出的呼吁:召集志愿者,扫码入群。最初群里只有9名志愿者,很快人数便扩充到了33人。“一开始,我在微博热搜上看到郑州的事,感觉挺无力的,总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然后正好看到同学Manto发的朋友圈,召集志愿者帮忙整理救援信息和核实信息,我就加入了。在群里大家有序分配任务,有人维护更新表格,有人核实求助信息,有人联系救援队伍,包括夜间也安排了轮值志愿者。”
身在福建的上海财经大学2018级本科生林浩宇通过朋友圈看到消息后,也毫不犹豫加入其中。“那天晚上最早是在朋友圈看到了在河南的同学发出的暴雨视频,这时候又看到金融学姐Manto在朋友圈发的线上远程救援群的入群二维码,因为我本身不是当地人,没有那么多资源,所以我第一时间把那个二维码转发给了我在郑州的同学让他帮助扩散,后来在微博实时更新内容里看到了很多求助贴非常感人,自己就扫码加入群聊,一方面把救助文档转发到微博上扩散范围,另一方面再及时把微博广场上的求助信息搬运转填到文档里,尽量让信息汇总和对称,后来又有了志愿者车队加入帮忙救援,我们也一直不停更新信息,大家守望相助让人感觉真得非常温暖。”
采访人员了解到,最初,团队想用Excel(表格),为了最大程度提供实时信息,实现多人在线编辑,最终敲定使用在线文档。经过团队头脑风暴,晚上8时57分,李睿创建了文档并敲下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几分钟后,文档新增2名作者,开始从各个渠道收集各种求助信息。表格内容逐渐增多,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在表格里,出现了“地铁5号线”“5号线隧道”等求助信息。半个小时过去后,越来越多被困的人出现在表格中,有老人、小孩……也出现了帮助核实消息的志愿者。第3小时,文档里出现了第一个脱离险境的家庭,一个大人两个小孩。这位家长在表格更新了备注:“已经顺利坐上车回家了”。好消息传来,但救援工作仍在继续。被困的人越来越多,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求助信息也越来越多,等待救援的需求等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强”“紧急”“高”“急”。还有一个郑州的朋友特意躲到最下面写了一段因为工作而丧气的话。网友们自发用粉色的“加油”把他团团围住。之后表格中出现了第三个sheet——“漏电风险地区”,提醒大家避免出入会漏电风险的场所。“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也被加入表格中,医生们自发组织起了线上问诊群……“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变身为“多用途”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 翻译|《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父亲回应:晓宇已回家,正刻苦翻译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小宇已回家,正翻译新书
- 浙江图书馆|《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父亲回应:晓宇已回家,正刻苦翻译
- 阿姨|清华保洁阿姨弹钢琴,刷屏朋友圈!
- 小山村|惊艳!清华保洁阿姨弹钢琴,刷屏朋友圈
- 真空包装袋|“我妈恨不得把门口小溪的鹅卵石都给快递了”来自老家的包裹刷屏,满满都是爱与牵挂
- 警嫂|【浙边达人秀】一张画刷屏朋友圈 有点甜也有点酸
- 山东人|一座暖心城,八方来刷屏!青岛这几件小事,引来全国网友跟帖点赞
-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基层法医“对话”死者22年:愿做照进黑暗的那道光
- 志愿者|8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全校送餐,宿舍门外各式贴纸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