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杜虎符


秦杜虎符

文章插图
秦杜虎符【秦杜虎符】秦杜虎符器物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 。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 。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 。右才(在)君,左在杜 。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秦杜虎符
出土地点: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
馆藏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
所属年代:战国时期
基本信息名称:秦杜虎符类别:器物尺寸: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出土时间及地址: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出土文物鉴赏“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和践约的凭证 。现代汉语中,“符合”一词即来源于此 。中国古代兵符多製成虎形 。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一位农民犁地时发现了一枚形似虎的秦国兵符 。
秦杜虎符

文章插图
秦杜虎符图虎符“右在君,左在杜”,字型为小篆,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 。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会和君王的右符 。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徵调50人以上的兵士必须经国君认可 。虎符作为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起源很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虎符已经行用 。而且从记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把持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