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交响乐之咒


第九交响乐之咒

文章插图
第九交响乐之咒第九交响曲魔咒一般指本词条
【第九交响乐之咒】第九交响乐之咒,又称为“九”字咒,是西方音乐界的一大迷信,主要是指在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都会在创作第九号交响乐曲不久后离世 。
基本介绍别称:“九”字咒
中医病名:第九交响乐之咒
多发群体:作曲家
常见症状: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都会在创作第九号交响乐曲后不久离世
起源这个迷信被认为是自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开始 。他在创作自己第九部的交响乐作品《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时,虽然副标题写明是一首交响曲(Eine Symphonie für Tenor-Stimme, Contralt -Stimme und große Orchester),但是却不将此编号 。此举不禁被人解读成马勒为了避免自己将步贝多芬后尘而逝世,才行此法 。虽然马勒认为此举令他可以避过魔咒,但最终他还是中了诅咒,在写完自己的第九号交响乐曲后离逝,遗下未完成的第十号交响曲片段的手稿 。阿诺德·勛伯格在一篇评论马勒的文章,为这个魔咒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注脚:“对音乐家而言,第九号(交响乐曲)似乎是个极限,任何尝试跨越这个极限的人都必定会离世 。这说明这世上有一股不应为我们所知的力量,至少是我们未有心理準备去了解的力量,阻止我们去写我们的第十号(交响乐曲) 。那些完成了第九号(交响乐曲)的(同行)已经与来世不远了 。”其他中咒者当时马勒认为,在他以前中了这个咒的的作曲家只有贝多芬和安东·布鲁克纳,另一个可能是路易·史博尔 (Louis Spohr) 。而据称布鲁克纳自己也受到这个魔咒的困扰,但不是由于自己所作的交响乐曲的编号,而是自己的第九交响乐曲与贝多芬的同在d小调上 。换个角度说,布鲁克纳在创作第一交响乐曲之前,已经创作了两首交响乐曲,分别是被他自己称为f小调实习交响曲的第零零号,和他自己宣布作废的d小调第零号交响曲 。不少人认为弗朗茨·舒伯特和安东尼·德沃夏克皆是中咒者,但在马勒的年代,人们认为他们并非中咒者 。这是由于当时德语地区对他们二人的交响乐曲编号排序大不相同 。我们所谓的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乐“伟大”当时被编号为第七;而当时只有五首德沃夏克的交响乐被发表,早期的手稿更被认为已经失传,因此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乐“新世界”被编号为第五 。而在马勒之后,库特·艾特伯格 (Kurt Atterberg)、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 (Alfred Schnittke)、罗格·塞欣斯 (Roger Sessions)、拉夫·沃汉·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埃贡·维雷茨 (Egon Wellesz)和马尔科姆·阿诺德 (Malcolm Arnold)都被视为中咒者 。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 (Alexander Glazunov)是云云中咒者最有趣的一个,他在完成他的d小调第九交响乐第一乐章后,直止26年后他离世时,他再也没有将他的第九交响乐续写下去 。安然无恙者不过也有不少作曲家逃脱了这个魔咒,当中最着名的当数俄国作曲家季米特里·萧士塔高维奇 。他在创作自己的第九交响乐曲时,据说苏联当局据说曾施压与肖氏,要他创作一部等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巨着讚颂史达林治下的苏联 。但肖氏一反常态,将自己的第九交响乐谱写成十分轻快,略带讽刺意味的作品 。肖氏在这部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引用了贝多芬和马勒的第九交响乐的部分乐章,并安排以巴松管奏出,讽刺意味浓厚 。肖氏为自己的第九交响乐安排了一个恶作剧式的结尾 。而他自己一生总共创作了十五首交响乐,加上他的名声,成为最着名的作曲家,能脱此魔咒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经传的作曲家,逃脱了这个魔咒:汉斯·维尔纳·亨策 (Hans Werner Henze) 完成了自己的第十交响乐;艾德蒙·鲁伯拉 (Edmund Rubbra)和 罗伯特·辛普森 (Robert Simpson)各有11首交响乐;海特尔·维拉-罗伯斯 (Heitor Villa-Lobos) 和大流士·米尧 (Darius Milhaud)都作了12部交响曲;葛林·布兰卡 (Glenn Branca)作了14部;阿伦·彼得逊 (Allan Pettersson)则有17;尼古拉·米亚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则有27,哈维尔戈·布莱恩则有32;阿兰·霍夫哈奈斯 (Alan Hovhaness)创作了63部交响乐 。云云破咒者中,最极端的是芬兰作曲家雷夫·瑟哲斯泰姆 (Leif Segerstam),他总共创作了180多首交响乐曲 。另外有趣的是,破咒者中,亨策和鲁伯拉都与贝多芬一样,在各自的第九交响乐加入了合唱部分 。而在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如作了百多首交响乐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和写下将近50部的莫扎特,皆被视为与魔咒无关 。中咒者简介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安东·布鲁克纳安东·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及管风琴家 。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于维也纳逝世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那宏大的交响曲 。安东宁·德沃夏克安东宁·德沃夏克 Antonín Leopold Dvo?ák (1841-1904)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 。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 。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个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 。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 。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 。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 。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 。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讚赏和拥护 。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 。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 。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当时德沃夏克已经五十岁了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儘可能完美的境地 。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着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 。其中最着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等等 。1904年5月1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古斯塔夫·马勒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解 。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拉尔夫·沃恩·威廉斯(1872-1958)是英国作曲家、着作家和指挥家 。他在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下安普内(Down Ampney),父亲是当地的一个教区牧师 。六岁起威廉斯在他的姨妈指导下学习音乐,七岁开始学小提琴 。在查特豪斯(Charterhouse)学校读书时,他是学校乐队的小提琴手,在剑桥进三一学院后,他开始学习作曲 。1890年夏,沃恩·威廉斯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聆听了华格纳的乐剧《女武神》,从而更加坚定了他早已立下的志愿----当一名作曲家 。回国后,沃恩·威廉斯进了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和声与作曲 。1897年,他来到柏林,拜M.布鲁赫为师,1909年又到巴黎求教于拉威尔 。在这求学期间,他先尝试着写了一些歌曲,不久后便投入大型乐曲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