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文章插图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于2011年9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国立兰州大学1946年创办的地理系 。1958年地质学本科专业设立,同时地理系更名为地质地理系;1984年地质学部分从原地质地理系分出,独立成系;1999年由地理科学系、地质学系和大气科学系组建成立资源环境学院;2003年设立地球化学本科专业,2006年地质学获甘肃省重点学科 。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发展需要,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于2011年9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 。首任院长由中组部2010年引进的“千人计画”特聘教授牛耀龄博士担任 。
学院现有地质学和地球化学2个本科专业;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今后学院将着力发展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能源地质)等专业和学科 。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33人,其中专职教师23人 。教师队伍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千人计画”特聘教授1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1人 。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自1984年独立成系以来,地质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积累了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学生总计400人,其中,本科生305人,研究生84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揭牌成立:2011年9月10日
前身:国立兰州大学
地点:兰州
学院校训大道无垠 精诚致远一、院训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学院院训是学院治学理念和求学精神的高度概括与凝练,也是砥砺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奋进、携手共勉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趋向 。学院院训应能彰显出学院的学科特色、治学思想和人文关怀,读起来上口,便于记忆,有气势、有动感,有灵魂,且能鼓舞斗志、潜移默化于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规範中 。古人云:“言之不文,行也不远”(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能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教育传统中萃取言简意赅的名言佳句,应是确立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院训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另外,学院院训也必须紧贴兰大地质学科的历史发展轨迹,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能充分反映出一代代兰大地质学人筚路褴褛、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又能反映出应运而生的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瞄準世界一流、做好西部文章的目标定位和科教追求 。另外,院训最好在汲取了先贤的名言、名诗的基础上,合理组合、精心雕琢而成 。其生动的具像文字、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文化底蕴、深邃的哲理与时代精神有机组合、浑然一体,且具有雅俗共赏、耐人反覆咀嚼品味的特点 。“大道无垠,精诚致远”的院训就是基于以上思考,经过字斟句酌、反覆推敲而最终确立的 。二、院训之渊源1、“大道无垠”,不深究其学理,觉得这句话形意浅显、平淡如水 。如仅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很可能会理解为宽广的道路延伸无尽的意思 。其实不然,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富有颇为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道”是中国文化始祖和历代大师们对社会、人生与精神世界诸领域之真谛的探索和追求,是指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或最高準则,也是指宇宙万物的自然法则的探索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见孔子《礼记?礼运》);“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无所不在,它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又如,“道者万物之奥(大道是万物的妙之所在)”( 见老子《道德经》) 。另外,“大道”还有常理、正理等意思 。如“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汉书?董仲舒传》等) 。再有,“道”还可以延伸出地质科学工作者跋山涉水之道、治学之道、求学之道、成才之道等与大学教师和学生相关的道德规範、行为準则之蕴含 。“无垠”常用来形容天空、草原、大海、沙漠的无边无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尽和事业的生生不息,同时也有海纳百川、创新无禁区的意思 。如《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 唐王该 《日烛》:“周太虚以游眺,究漭荡而无垠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诗序:“乾元广运,涵育无垠 。”2. 精诚致远“精诚”,这应该是对当前社会风气最有警示意义的词语了 。“精”指做科研教学工作要精益求精、严肃认真,对当下浮躁的科教界重提精益求精的要求也是很有必要的;“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诚意正心,诚信待人,修齐治平,“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一本诚心去做,至于人与人之间应当以诚相见”(罗家伦 语)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 。”“致远”一词,最早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文章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砥砺意志、志存高远的意思 。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 。三、院训之阐释“大道无垠,精诚致远”,通过上下句的相互承接,实际上构成了二层逻辑递进关係 。第一层意思彰显出兰大地质人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勇攀高峰的学术传承精神;第二层含义表达了兰大地质学人对人类社会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诸学科领域之真谛的探索和追求,并较全面地反映了兰大地质学人在追求人类社会普世价值、追求科学真理的大道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诉求;本院训便于朗读,易于上口和记忆,也无生僻晦涩和佶屈聱牙之缺陷 。这两句话既不会使人难懂或费解,又全部出自典籍;既可以上下分开使用,也可以连起来展示兰大地质学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诚心向学的专业特色和精神风骨 。所以细细品味,其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都颇为明显 。现任领导名誉院长:汤中立院 长:王金荣党委书记:潘福生副 院 长:宋春晖副 院 长:王炳光党委副书记:豆永杰学术委员会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名誉主任委员:汤中立主 任 委 员: 王金荣副主任委员: 孙柏年委 员: 汤中立 宋春晖 张铭杰张平中张成君 闫德飞 范育新本科专业地质学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地球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及空间科学领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教学、科研及工程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地质、地震、冶金、石油、煤炭、建材、城建、国防、环保等研究单位及高校和生产部门工作 。地球化学专业(含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化学地球动力学3个方向):培养具有地球化学基础和化学分析实验技能,获得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地球科学、能源与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型人才 。研究生专业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一)学科概况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是地质科学中有关地球物质组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套用分支学科,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性质、成因、用途和内在规律,岩石学研究地壳和地幔分布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与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岩石的成因演化规律、地质构造环境与矿产间的关係,矿床学研究非传统矿产资源、非常规油气的地质特徵、地幔岩浆事件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规律、成矿预测与矿产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相互交叉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地球物质科学,为解决地球动力学和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学科研究範围根据学科发展、切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和社会需求,本学科主要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构造、物理化学性质、形成条件、矿物的利用和人工合成;研究各类岩石的组成、性质、产状分布、形成过程、岩石化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岩石的实用价值及与矿产资源、环境和大地构造的关係,研究地幔岩浆事件及大规模成矿作用、非传统矿产资源、地球深部流体、大陆动力学、非常规油气的物质组成、地质特徵、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 。(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基础理论和分析实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掌握该学科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备理论和套用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主要研究方向1. 矿物岩石材料学2. 岩浆岩及成矿3. 沉积盆地与成藏动力学4. 区域成矿学与矿床成因学5. 岩石大地构造学6. 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学(五)专业主干课程高等岩石学;地幔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现代地层学与沉积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与大陆动力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岩浆岩与成矿专题;变质岩石学与实验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高等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化学地球动力学;二、地球化学(一)学科概况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学科,是地球科学和化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着重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的分布、迁移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理论不断拓展深化,在分子、元素原子及同位素级尺度认识宇宙、地球演化规律,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及灾害防治等领域;同时套用于众多学科领域,使各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步入微观、定量研究阶段,已成为现代地球科学中套用最广、最具可靠性,同时又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基础性支柱学科之一 。(二)学科研究範围现代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深化 。其研究领域从地上转向宇宙天体、从地錶转入地下深部、从大陆转向海洋,已成为现代地球化学的前沿领域 。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和建立,有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地幔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水圈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等各分支学科 。这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球化学的要求,也是地球化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分析实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了解学科前沿进展 。毕业生应能在石油天然气、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国防领域承担科学技术研究、高等教育和政府管理方面的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1. 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2. 油气与有机地球化学3. 环境地球化学4.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5. 宇宙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6. 勘查地球化学(五)专业主干课程高等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等岩石学;地幔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现代地层学与沉积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与大陆动力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岩浆岩与成矿专题;变质岩石学与实验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三、构造地质学(一)学科概况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物质成分、结构与构造、地球历史及地球动力学等主要支柱学科之一 。运用地层学、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理模拟及遥感信息、空间高新技术等查明各种岩石单元的空间分布和其间的相互关係,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揭示地质构造形成机制与条件、形成的构造背景,建立科学的构造模型和理论,反演地球层圈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地壳发展演化的物质及动力学来源 。(二)学科研究範围本学科的主要研究範围:研究岩石圈(层)物质的结构构造和动力学来源,揭示岩石圈、地壳的形成和发展,探索地球演化的规律 。在研究地质构造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决地质学中的前沿性理论问题和套用问题,并研究资源能源地质、环境演变、地质工程、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与国民经济有关的构造地质课题 。(三)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构造地质学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构造地质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套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应能在较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获得者适合在地质、冶金、环境灾害、能源资源、工程、海洋、地震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四)主要研究方向1.造山带地质与沉积盆地2.新构造与地球表层系统3.盆地分析或盆地构造学4.岩石大地构造学5.区域成矿学与构造地球化学(五)专业主干课程新构造与地质灾害;高等岩石学;高等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化学地球动力学;地幔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现代地层学与沉积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与大陆动力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岩浆岩与成矿专题;变质岩石学与实验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一)学科概况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和沉积学三大内容 。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特徵和演化;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的层序、年代关係和成矿特徵;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形成、沉积及成岩规律 。随着科学的发展,古生物与现代生物学相结合,向着更高层次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发展;地层学以建立统一地层为目标,向着全球性精确对比和高解析度年代地层系统的方向发展;沉积学在全球变化和资源及能源问题的研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研究为气候和环境预测、构造动力学演化、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服务,并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学科研究範围本学科的主要研究範围包括: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态和进化,各地质时期生物群面貌和生物演替规律,重大生物绝灭事件,生物活动与环境的关係,古植物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指标,地层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对比及相互关係,地层与矿产尤其是与石油的关係,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陆相油气地层和井下油气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学与资源勘查,沉积—成岩作用,沉积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高解析度地层学等 。(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生物地层、资源勘查、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环境考古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深厚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精通本专业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文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学位获得者适合在地质、地理、生物、环境、海洋、能源与矿产等领域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博物馆和企业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层技术管理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1新生代地质与环境2古植物与环境变化3区域地质调查与资源勘查4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5沉积环境与沉积相6生物化学与环境考古(五)专业主干课程全球变化;古环境研究进展;新生代生物地层学;演化古生物学;第四纪年代地层学与现代沉积环境分析;古生物学原理;沉积相与沉积盆地;环境古植物学; 石油地质学进展;沉积盆地分析;新生代生物学与哺乳动物化石;高等岩石学;高等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现代地层学与沉积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与大陆动力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岩石大地构造学;杰出校友杨恕 1997年7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1年12月至今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併兼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2007年9月卸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仍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方小敏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 。张虎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