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 三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污染场地 污染土地类型按照主要污染物的类型划分,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土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重金属污染场地 。主要来自钢铁冶炼企业、尾矿以及化工行业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砷、铅、镉、铬等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POPs二是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场地 。中国曾经生产和广泛使用过的杀虫剂类POPs主要有滴滴涕、六氯苯、氯丹及灭蚁灵等,有些农药儘管已禁用多年,但土壤中仍有残留 。中国目前农药类POPs场地较多 。此外,还有其他POPs污染场地,如含多氯联苯(PCBs)的电力设备的封存和拆解场地等 。三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化工、焦化等污染场地 。污染物以有机溶剂类,如苯系物、卤代烃为代表,也常複合有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 。四是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 。粗放式的电子废弃物处置会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 。这类场地污染物以重金属和POPs(主要是溴代阻燃剂和二恶英类剧毒物质)为主要污染特徵 。修复技术应对措施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进行分类,不仅有利于修复技术的识别与比较,而且有利于修复经验与修复技术的传播,也有利于在相似的污染场地上迅速开展修复活动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表1场地污染的修复应对措施可分为3类:①对正在产生危害的及时清除;②对场地的用途进行限制或禁入(制度控制);③採用工程手段对场地进行修复 。通常所说的场地修复即是指第3种修复应对措施 。分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定义:可改变待处理污染物的结构,或减小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的单一,或系列的化学、生物,或物理处理技术单元 。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修复处理工程的位置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表2根据修复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污染源(是指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泥、沉积物、非水相液体和固体废物等)修复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根据修复原理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热处理技术、生物技术、自然衰减和其他技术等;根据修複方式可分为对污染源的处理技术和对污染源的封装技术;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运行和成本数据的充分性和可获得性,可分为成熟技术与创新技术(是指那些虽然经过试验或曾在某场地试用,但缺少完整的费用与运行参数等的技术;此外,一些技术本身虽然已存在很多年,但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的实际套用时间不长,因此仍有可能被认为是创新技术) 。表1,2分别给出了按修复原理与修複方式划分的污染源修复技术 。比较在美国的“国家优先控制场地名录”污染场地中,已实施或计画实施的修复技术中有2/3为对污染源进行控制或处理 。原位土壤蒸汽抽提技术(SVE)是最常用的污染源处理技术(用于25%的污染源控制项目),仅次于它的是异固定化/稳定化技术(占18%)和集中焚烧技术(占12%) 。常用的原位修复技术包括SVE,生物修复和固定化/稳定化;常用的异位修复技术是固定化/稳定化、焚烧、热解吸和生物修复 。创新技术的套用在所有污染源控制处理技术中占2l%,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创新技术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原位土壤蒸汽抽提技术SVE技术之所以套用广泛,是因为: ①它对挥发性和半挥性有机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②它对土壤结构扰动小,且可以低成本处理大面积的土壤 。但SVE技术存在受土壤透气性影响大,以及难以提高处理效率(难以超过90%)等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