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 二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污染场地产生污染场地通常在工矿业活动与发展过程中产生 。我国污染场地类型多且複杂,与矿业、行业及其建设时间、生产历史等有关 。在现有的污染场地中,有历史(甚至是解放前)遗留的,也有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有的由国有企业带来,有的由乡镇企业造成,也有的来自合资或私营企业 。污染场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也可以分布在居住、商业和公共娱乐活动用地相邻或附近的乡镇,以及生态敏感区等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矿业活动矿业活动和行业生产过程是造成场地污染的主要途径 。因此,矿区和污染行业往往是污染场地的集中分布地,例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区和化工、石化、冶炼及电镀、製药、机械製造、印染等行业 。其他的污染场地有填埋场、金属矿渣堆场、加油站、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区或电子垃圾处置场地等 。不同的矿业活动和行业生产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毒害污染物,包括无机类、有机类或有机一无机类污染物,并且常常出现与化学品生产或使用、产业过程相关的特徵污染物 。我国污染场地中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属(如铬、镉、汞、砷、铅、铜、锌、镍等),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三氯杀螨醇等),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灭蚁灵、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或溶剂类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苯系物等),有机一金属类污染物(如有机胂、有机锡、代森锰锌等)等,有的场地还存在酸污染或硷污染,大部分场地处于复、混合污染状态 。除了化学性污染外,有的场地还存在病原性的生物污染和建筑垃圾类的物理性污染,这给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增加了难度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重金属多数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同步受到污染,这是由于污染物下渗迁移或管道泄漏造成的 。在场地土壤或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的空间变异性明显,有的污染区污染物成团连片分布,另外的可能是分散的点状分布,这与企业生产、储存、处理、处置方式方法,以及污染物性质和迁移性等有关 。场地污染深度可达10多m,污染程度以中、重度比例较多 。例如,焦化厂土壤中强致癌化合物苯并芘、农药厂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滴滴涕、铬渣堆放场地土壤铬含量及地下水中六价铬等浓度可以超标上千倍,甚至万余倍,这与通常发生在表层轻度污染的农田土壤污染状况有明显不同 。另一个特点是由挥发性或溶剂类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场地,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动态变化,迁移性强,容易迁出场外,还会挥发,污染空气,危及健康,因而需要及时阻断控制 。状态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成长方式转变使城区污染场地数量凸显 。随着国家“退二进三”“退城进园”“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实施 。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正面临着重污染行业的大批企业关闭和搬迁问题,导致城市出现大量遗留、遗弃场地 。初步估计,我国各类工业污染场地至少以数十万计,多数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 。虽然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早在2004年下发通知,要求企业搬迁后对原有场地变更用地方式时,应对场地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污染的场地应当治理修复,但是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处于如下5种状态,健康隐患严重 。
污染场地修复

文章插图
城市化进程(1)部分污染场地未经污染风险评估与修复已用作居住地和商业用地开发利用;(2)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空间规划调整,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后或已经停产的污染场地正面临再开发利用,或未经过风险评估与修复正在开发利用;(3)由于企业倒闭、破产等原因,部分企业遗留或搬迁后的污染场地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4)部分污染场地仍然处于原来的利用方式;(5)只有极少量场地经过简单的风险评估和治理后,开发为居住用地 。风险与欧美等已开发国家遗留遗弃污染场地的环境问题相比,我国的场地土壤複合及混合污染问题更为複杂 。据反映,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区人群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对施工现场人员健康伤害事件,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 。污染场地已经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隐患,城市人居环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亟待开展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