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


川西民居

文章插图
川西民居【川西民居】川西民居是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之一 。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因材设计 , 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槓的 。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 , 既经济节约 , 又与环境十分协调 , 相映成趣 , 乡土气息格外浓郁 。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
基本介绍中文名:川西民居
外文名:Western Sichuan common peoples residence
拼音:chuan xi min ju
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
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美感: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地区:川西地区
地域风格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 , 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 , 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 。传统民居建筑特徵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 , 基本组合单位是“院” , 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 , 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 , 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 , 形成良好的“穿堂风” , 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繫各个房间 , 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 , 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 , 传统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 , 斜坡顶、薄封檐 , 开敞通透 , 轻巧自如 。建筑的樑柱断面较小 , 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 , 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 , 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 , 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 , 四季常青 , 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 , 多以冷色调为主 。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樑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 。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 , 俗称“龙门(或门道)” , 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 , 常常“雕而不画” 。
川西民居

文章插图
地理位置川西指川西平原 ,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 又称成都平原 , 当地称之为川西坝子 。广义的川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峡山之间 , 中部的眠江、沱江沖积平原 , 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积平原等 , 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 , 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 。狭义的川西平原仅指都江堰、金堂、新津、邛崃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积平原 , 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 , 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传统的川西民居就是诞生于这个特定区域的民居样式 。建筑艺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 , 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文特点亲情味浓厚川西人讲究礼节 , 喜好聚集娱乐 ,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 。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今居住方式和邻里关係上 , 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 , 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 。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 , 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 , 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 , 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 , 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 , 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兼容性强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 , 据有关史料 , 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 。因此 , 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 , 其许多特色的形成 , 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 。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 , 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 , 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 , 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