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全译


四书集注全译

文章插图
四书集注全译【四书集注全译】译注李申,1946年4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任上海师範大学哲学系教授 。1970年任瀋阳军区某部参谋,在抢救山林火灾时负重伤,立二等功 。
基本介绍书名:四书集注全译
作者:李申
类别:国学古籍
出版时间:2011-03-08
图书简介:书籍作者:李申 译注图书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
四书集注全译

文章插图
图书类别:国学古籍图书标籤: 巴蜀书社出版 李申 译注上书时间:2011-03-08出版时间: 2002-01 ]作者简介李申中国哲学 李申教授1946年4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任上海师範大学哲学系教授一、工作与学术简况1970年任瀋阳军区某部参谋,在抢救山林火灾时负重伤,立二等功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片学术委员 。199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2年调至上海师範大学哲学系 。现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中国儒教史》(上下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般项目两项:《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上部)》已于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儒教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加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一个:《中国哲学发展史》(第二至第七卷,前四卷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现在担任国务院特别委託项目、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哲学典》常务副主编和宗教典常务副主编,《中华大藏经续编》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儒教和宗教理论 。其他着作有《道教本论》、《气範畴通论》、《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宗教论》等 。所着《周易与易图》获“国家图书奖”(集体获奖),《周易图说总汇》获国际易学研究院最高奖“伯昆奖”(民间奖项) 。二、2002年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着作1、《四书集注全译》,巴蜀书社2002年2、《中国儒教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3、《上帝——儒教的至上神》,(台湾)大东书店2004年4、《周易图说总汇》(第一作者),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4年5、《周易经传译注》(第一作者),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6、《儒学与儒教》,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7、《简明儒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宗教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论文1、《孟子以及儒家的事天说》,《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2、《何谓天,何谓苍天?》,《孔子研究》2002年第3期3、《“伪问题”与“舶来语”》,《开放时代》2002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4、《四库本〈新语〉与弘治本、王利器校本之比较》,《文献》2003年第4期5、《秦汉以降的宗教气氛》,《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6、《中国哲学的气论和儒教》,《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7、《对〈对儒学宗教论若干问题论据的质疑〉回答》,《学术月刊》2003年第9期8、《正确区分科学与迷信》,《光明日报》2004年8月24日9、《四库全书与四部丛刊版本优劣小议》,《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10、《论儒教的宗教性质》,《云梦学刊》2005年第2期11、《儒教和宗教》,《上海师範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12、《道与气的哲学》,《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13、《什幺是儒学》,《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14、《儒学与道德》,《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9月8日15、《儒教研究的理论意义》,《孔子研究》2007年第1期教材1、《科学无神论(大学生)读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总序任继愈在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统一方针指导下,我们与巴蜀书社合作,编辑了这套《中国古代哲学名着全译丛书》 。世界各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对人类文明已经做出过伟大的贡献 。伟大的贡献,有赖于民族思想文化的成熟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成熟的标誌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忧患和灾难 。但是,忧患和灾难并未使它消沉,反而使它磨练得更加坚强,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它发展了、前进了 。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认识着世界,改造着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身 。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 。其沈闳的内容,明睿的智慧,在古代社会,和其他民族相比,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中国哲学,在当时,无愧于自己的时代;在今天,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随着对历史的深入剖析,中国哲学的内容和它的价值,将日益被更广大的人群所认识、所接受 。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有责任对世界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今天面临的任务,是要创造新的物质文明和新的精神文明,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求借鉴,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素养,是必要的途径 。借鉴中国古代哲学,广大读者首先遇到的麻烦,是语言文字的障碍 。本丛书的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扫除这个障碍,使得更多的人能从中国古代的哲学着作中得到启迪,锤鍊他们的智慧 。吸取前人的文化财富(包括哲学、文学、科学、艺术),都应该直接取自原作,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总是少数人 。所以从古到今,都有一些人在从事翻译工作 。有不同文字的互译,也有古籍今译 。缺少这个工作,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成为广大人民的财富 。古文今译,并不是现在才有的 。司马迁撰写《史记》,曾把商周的文献典籍译成当时流行的语言,树立了成功的範例,使诘屈聋牙的古代文献,被后世更多的读者所理解 。古希腊哲学为后世欧洲哲学的源头,今天的欧洲人(包括今天的雅典人)了解古希腊哲学,很少有人直接阅读古希腊文原着,人们多是通过各自名族的现代译文去了解古希腊哲学,这是学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任何译作(古文今译,异国语文互译)都难作到毫不走样 。但我们要求本丛书的译文除了对原文忠实外,还要尽力保持原着的神韵风格 。这是我们争取的目标,并希望以此和广大读者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