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热的一周:气候变化之下极端高温带来的全球挑战与应对 世界之最气候( 三 )


如2002年,我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曾出现夏秋连旱;2006年夏季,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等地遭遇罕见持续高温热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2018年秋季,黄淮、江淮等地也经历了阶段性干旱等 。
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我国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可达30天以上 。降水方面,厄尔尼诺会使得我国北方季风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易形成气象干旱;在我国南方则会造成秋季降水增加,易发生内涝灾害 。此外,厄尔尼诺对冬季气温的抬升也有直接影响,更易出现“暖冬”现象 。
7月11日,长期从事区域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项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钱诚,在接受南都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尤其以6月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最为突出 。
他指出,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6月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达9.8天,多地打破了观测史上单月高温日数最多的纪录 。仅在6月21日至30日,华北地区就有124个国家站超过40℃ 。22日至24日端午节期间,北京南郊观象台更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 。
“高温造成用电负荷增加,给电力稳定供应带来挑战 。”钱诚指出,截至6月24日,华北电网最大负荷达28148万千瓦,创今年入夏以来负荷新高,相比去年同期最大负荷增长4.83% 。同时,河北中北部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导致农田失墒加速,夏玉米等作物播种和出苗偏慢 。
钱诚说,此次高温过程强度强、范围广,会对交通安全、人民生命健康、能源供应、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比如在持续高温“烤验”下,22日北京八达岭高速上小轿车发生自燃,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当下又正值暑期旅行期间,高温使得中暑相关病例增幅明显,尤其是一些热门景区周围,中暑发生率较往年增多 。
对此,许小峰提醒普通市民应关注天气预报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要及时掌握信息,有所预防 。“对于室外活动或工作较多的人,要特别注意减少活动时间和工作量,并注意多喝水和休息;对有基础病的人要特别引起注意,备好必要的药品,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救治;在室内工作、活动的人也要注意室内外温差过大可能引发的身体不适 。”
诸多隐忧:或造成更多极端天气
当前,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全球多地接连刷新高温纪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 。
英国气象局7月3日表示,今年6月是英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该国马斯登March Haigh水库更因为遭遇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水位下降,导致河床裸露 。
而在美国,仅在7月1日,从西部到南部的高温天气就已为约6600万人带来影响 。美国西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到38℃,加州、亚利桑那州部分城市气温甚至达到43℃ 。
在美国南部,包括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在内的至少8个州,1日的体感温度最高飙升至46℃ 。连日来极端高温天气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截至当日,得克萨斯州近一个月已经有十余人因极端高温天气死亡 。
世界气象组织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事实上,今年5月和6月,全球海面温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仅是海面温度,整个海洋正在变暖,其所吸收的能量将持续数百年 。尤其是北大西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创下了空前纪录,警钟敲得格外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