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热的一周:气候变化之下极端高温带来的全球挑战与应对 世界之最气候( 二 )


而在更早之前,韩国在其180个区域中的128个区域发布酷暑预警 。据了解,截至7月2号,该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气温逼近35℃ 。2日上午,在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公寓区,由于高温天气用电量激增,导致供电系统负荷过载,该区3000多户家庭停电,部分居民被困电梯数十分钟 。
背后因素:气候大环境叠加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7月11日接受南都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此次的持续高温天气首先还是应该从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大背景来分析 。“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国际科学界的分析评估中已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 。”另一个因素则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
南都采访人员了解到,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通常会持续9到12个月,一般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季风增强,从而导致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
许小峰告诉南都采访人员,一般而言,厄尔尼诺倾向于在春季(3月-6月)形成,在秋末或冬季(11月-2月)达到峰值强度,然后在次年春季或初夏(3月-6月)减弱 。厄尔尼诺平均每二至七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但并不确定,有些会持续几年时间 。
“厄尔尼诺对赤道周边国家的影响要更直接,也更大,这包括中美洲、加勒比海、东南亚以及东部的地区 。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受赤道海温异常影响大气环流变化造成的,会导致包括异常高温、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许小峰表示 。
7月6日,游客走在北京市前门大街上 。当日,北京市气象台7时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也是今年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第二个高温红色预警 。新华社发
南都采访人员留意到,早在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已发布报告称,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强度至少为中等 。而由于厄尔尼诺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通常在其形成的第二年展现出来,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 。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表示,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温度记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和海洋中也可能会引发更多极端高温 。
对此,许小峰指出,据对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在任何给定的十年中,最热的年份通常是厄尔尼诺年,最冷的年份通常是拉尼娜年,可以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对气温上升确实有助推作用 。但考虑到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刚刚开始,或者说刚形成条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10日,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监测负责人奥马尔·巴杜尔表示,根据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合作伙伴的各种数据集,7月第一周的日气温创下了新纪录 。气象组织和更广大科学界正在密切关注气候系统不同组成部分和海面温度的巨大变化 。
11日,世界气象组织告诉南都采访人员,由于气候变化,未来会出现更强烈、更频繁的热浪 。该组织强调,早期预警是当极端事件出现时拯救生命的最佳方法 。
热浪之下:给我国多地也造成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向南都采访人员表示,与去年一样,今年的极端高温正在影响中国部分地区,而“中国气象局拥有非常有效的预警系统,以确保人们意识到热浪和其他极端事件的危险性” 。
南都采访人员了解到,1951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曾给我国不同地区带来高温热浪、洪涝和干旱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