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后苑”元通古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有着悠久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古老成都周边,有着众多历史久远的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部门将成都周边近30个古镇按等级称号划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曾经游览过黄龙溪古镇、街子、洛带、三道堰、西来等排名前十的古镇老街 。除了游览古镇风光外,更重要的就是寻弥千百年来古老建筑遗存、文化遗迹、赶乡场集市、走石板古巷、座在老茶馆里听听乡音俗语,边品茶边看看市井百态,然后在幽静的民宿里躺下,享受退休后最惬意的悠闲时光 。
壬兔年正月初一,驱车去距离成都市区38公里的崇州元通古镇 。原本是寻觅一处清静的地方舒缓一下超大都市里烦躁的情绪,殊不知这小小的古镇也是车流滚滚、人满为患,好不容易在小巷僻静处抢到一个停车位 。古镇的街巷里人头攒动,好在都是为清静而来,大家尽可能地放低了说话的分贝量 。元通古镇有160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处,因而有了“活着的清明上河图”的美誉 。麒麟街是古镇的主街,进入古镇石牌坊不远便是罗家大院,是元通古镇八大景点,也是元通古镇“三绝”之一 。罗氏老宅门楼并不起眼,除了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山墙外,看上去与老街上其他门脸没有太大的区别 。进入大门里面便是“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格局了,与川中地区的院落不同,大门与天井相连,天井內由一座龙门子与二进厅堂隔开 。已逐渐风化的石门住上还清晰地看到“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的石刻对联,龙门子上方是“白塔日落”的石牌坊,高度超过屋顶,做工考究雕刻精美,中间镶嵌着“是一洞天”的牌匾(中国道教有“十大洞天”,细品这牌匾的味道:一是说这里就是洞天福地;二是说这里是道教十大洞天之外的第“十一洞天”) 。天井二楼上三边有雕花的美人靠木栏杆,二进厅堂一侧的木楼梯可以上到二楼马蹄形廊道,直接与二进、三进厅二楼的廊道相衔接,也与侧院的廊道相通,给大院的女眷门留出了更大的活动及隐私空间 。四边镂空花栏杆,楼上空寂幽暗,没有了鼎盛时期眷属门的脂粉味,昔日的灿烂辉煌早已退隐到历史的背后 。大院后门外院坝里种着两株遮荫的榕树,坐在树下即可观看烟波浩渺的汇江和曾经盛极一时的元通码头 。
从二厅侧门进去更是别有洞天:“田”字形排列着四个小庭院,建筑风格与三进厅堂大同小异,木楼回廊,栏杆梁枋雕刻着花式各异的吊瓜(一种类园形实木雕刻装饰),枋梁之上浮雕绵簇,瓦当及滴水分别篆书“春”、“寿”等字样,这里的一柱一椽,一门一窗,无不彰显出罗氏家族鼎盛时期的繁华与院主人朱氏的大气 。罗家大院在笔者游览过的众多古镇中,是保存最完好的川西民居建筑之一,也是一座清末典型的商业性建筑 。
清代光绪年间由住元通的法国传教士谷神父与元通场的教友筹资的中西合式元通天主堂,屹立在麒麟街中间 。除哥特式大门山墙外,其余均为全木中式建筑结构 。山墙中间的门框上木镂空雕花悬垂仿、罗马柱门柱上阴雕刻楷体对联两幅 。
慢行在麒麟街的青石板街巷里,古建筑的飞檐翘角,青瓦灰砖,深幽小巷墙壁上绿色的青苔,以及斑驳的门窗,它们无不在向游客诉说着古镇岁月的沧桑 。有“将军府”之称的黄家大院,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独立炮旅中将旅长黄润馀的公馆 。迈进并不惹眼大门是一条通往堂屋的通道,两旁的条形水池里,竖立着一排砖红色的陶瓷瓶,从瓶口淌出涓涓水流,梯次流入瓶体上的数个小盆之中,静心细听涓涓水声,仿佛置身在山野溪流边,它赋予了这座院子大自然的灵性,更显得情趣盎然 。穿过砖木结构的厅堂是一个花园,林木葱郁,花草繁荗 。甬道两边摆放很多如古铜钱形的石雕不知寓意为何?水池中安放着巨大的描花兽纹陶瓶 。花园后是一座中式屋面、欧式窗棂、彩色玻璃装饰的小楼名曰:“诵经楼”,厅廊上两个巨大的金、银色兽耳花瓶颇为引人注目,显示着主人生活的奢华与豪气 。后花园中照壁上镶嵌着巨大的福字,花园左右两个角落中式六角攒尖凉亭,应该是主人纳凉喝茶的地方 。整个大院恬静而不失大气,悠闲中难藏骄奢,体现了20世纪川西地区军阀及地主的经济势力和奢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