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隋末唐初百废待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复杂的严峻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心存忧患,治不忘乱,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分析探讨其执政思想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新时期巩固我党执政地位、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和政治家,为维护和巩固李氏王朝的统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其中闪耀着不少执政思想的光辉 。近年来学术界对唐太宗的研究比较多,从某个具体方面探讨唐太宗政治思想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从整体上研究唐太宗执政思想的文章还不多见 。本文拟从以民为本、选贤任能、重农护农、礼法兼治、民族和谐等几方面对唐太宗执政思想做些分析探讨 。
民心向背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 。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只有获得百姓的拥护,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一,务清静以安百姓 。隋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并不是因为当时国家不富强,而是因为“征求不已”使百姓不堪重负导致天下大乱 。唐太宗深知安静百姓才能治国理民的道理,他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唐太宗为了安静百姓,“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并为此采取了“节力役”、“息边争”、“薄赋税”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其二,兴产业以富民生 。唐太宗非常了解富民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富民的目的,他大力提倡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通过实行均田制,使耕者有田;通过兴修水利,改善了发展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劝课农桑,使当时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此外,贞观年间,唐太宗还修正完善了武德年间制定的租庸调法 。
唐太宗这种对君民关系的理解和对民心向背以及人民力量的认识,在我国封建君主中是少有的 。作为封建帝王,得天下后,仍能时刻牢记君舟民水、载舟覆舟的道理,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也正是唐太宗的这一正确思想,孕育产生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主张 。唐太宗从“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的认识出发,把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和保持农村社会安定提高到治国的关键地位 。唐太宗认为,应该时刻把发展农业放在政事的首位 。他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曾要求于志宁、房玄龄等人对皇太子、诸王等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加强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他认为,治国先要解决“衣食”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统治也得不到巩固 。
唐太宗历经隋王朝的兴衰,亲眼看到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二世而亡的全过程,他以亡隋为借鉴,分析总结出刑酷法峻导致隋亡的教训,摈弃“严刑治国”的观点,强调“礼法合一,依礼制法”,以德治国 。以仁为宗,以刑为助 。唐太宗一方面认识到法律是巩固统治不可缺少的工具,并把它提升到国家政体的高度,认为:“为国之要,在于进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 。”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古来帝王,以仁为治者,国柞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治国应“以仁为宗,以刑为助”,立法“务在宽平” 。
【贞观盛世因何形成:唐太宗执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遵法守法 。唐太宗认为“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 。他本人以身作则,遵法守法,严格执法 。如其长子李承乾,从胡作非为发展到妄图谋反,李世民就把他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直到死在那里 。其妹妹长广公主的儿子洋州刺史赵节,参与李承乾的谋反,李世民也依法将他处死 。太宗不仅自己带头执法守法,同时要求各级官吏守道履正,为公奉法 。并采取措施,监察官吏,根据情况进行赏罚 。如规定,凡断狱允当者,予以奖励,而违法的要受到处分 。
- 曹操因何甘愿让三个亲生女儿三女侍一夫
- 乾隆皇帝因何停下了文字狱运动的杀戮之手?
- 从大唐盛世之路,看近日中美关系,竟高度契合!机遇与风险并存。 唐朝世界和中国之最
- 曹雪芹家因何得罪了雍正导致家族被抄?
- 瓦尔基里行动这么多人参与因何失败最致命的错误出在哪里
- 唐太宗贞观之治系造假?这一时期远不如隋代
- 三国时代的绝代佳人甄宓:因何遭人诬陷呢?
- 贞观之治为什么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不朽的传奇
- 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是因何故而死?
- 寇准因何事被欧阳修作诗批生活作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