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文章插图
电磁兼容【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
基本介绍中文名:电磁兼容
外文名: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缩写:EMC
运行环境:电磁环境
学科:电力工程
领域:工程技术
简介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準IEC对电磁兼容的定义为:系统或设备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会对其他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 。E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分,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各种电气或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複杂的共同空间中,以规定的安全係数满足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能力 。也称电磁兼容性 。它的含义包括:①电子系统或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的相互兼顾;②电子系统或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若再扩展到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又可把电磁兼容学科内容称作环境电磁学 。
电磁兼容

文章插图
图1电磁兼容概念图电磁兼容的研究是随着电子技术逐步向高频、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灵敏度、高密度(小型化、大规模集成化),大功率、小信号运用、複杂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逐步发展的 。特别是在人造地球卫星、飞弹、计算机、通信设备和潜艇中大量採用现代电子技术后,使电磁兼容问题更加突出 。内容各种运行的电力设备之间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对运行的设备和人员造成干扰、影响和危害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电磁兼容EMC学科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宗旨,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干扰的产生、传播、接收、抑制机理及其相应的测量和计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经济最合理的原则,对产生的干扰水平、抗干扰水平和抑制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的设备都是兼容的,同时又不向该环境中的任何实体引入不能允许的电磁扰动 。进行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耐受性)的检测与试验的机构有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航天环境可靠性试验中心、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等实验室 。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以下几种:(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4)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包括以下几种:(1)外部的高电压、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2)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3)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4)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引起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5)由工业电网供电的设备和由电网电压通过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 。电磁兼容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地球表面到人造卫星活动的近千千米空间内处处存在着电磁波,电和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电磁能的广泛套用,使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电磁能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被称为电磁污染,研究电磁污染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分支 。以往人们把无线电通讯装置受到的干扰,称为电磁干扰,表明装置受到外部干扰侵入的危害,其实它本身也对外部其他装置造成危害,即成为干扰源 。因此必须同时研究装置的干扰和被干扰,对装置内部的组织和装置之间要注意其相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广泛採用的微电子技术和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形成了複杂的电磁环境 。不断研究和解决电磁环境中设备之间以及系统间相互关係的问题,促进了电磁兼容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磁兼容设计要求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要求:①明确係统的电磁兼容指标 。电磁兼容设计包括本系统能保持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环境和本系统干扰其它系统的允许指标 。②在了解本系统干扰源、被干扰对象、干扰途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将这些指标逐级分配到各分系统、子系统、电路和元件、器件上 。③根据实际情况,採取相应措施抑制干扰源,消除干扰途径,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④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达到了原定的指标要求,如未达到则进一步採取措施,循环多次,直至达到原定指标为止 。电磁干扰源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 。自然干扰源主要包括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雷电、风雪、暴雨、冰雹、沙暴等产生的噪声 。自然干扰源还包括来自太阳和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如太阳噪声、星际噪声、银河噪声等 。人为干扰源是多种多样的,如各种信号发射机、振荡器、电动机、开关、继电器、氖灯、萤光灯、发动机点火系统、电铃、电热器、电弧焊接机、高速逻辑电路、门电路、可控硅逆变器、气体整流器、电晕放电、各种工业、科学和医用高频设备、城市噪声、电气铁道引起的噪声以及由核爆炸产生的核电磁脉冲等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沿着导体传播的干扰称为传导干扰,其传播方式有电耦合、磁耦合和电磁耦合 。通过空间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电磁干扰称为辐射干扰,其传播方式有近区场感应耦合和远区场辐射耦台 。此外,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还可能同时存在,从而形成複合干扰 。电磁兼容的主要研究对象①各种人为噪声,如输电线电晕噪声、汽车噪声、接触器自身噪声及导体开台时放电引起的噪声、电气机车噪声、城市噪声等 。②共用走廊内各种公用事业设备(输电线、通信、铁路、公路、石油金属管线等)相互间的影响 。③超高层建筑、输电线、铁塔等大型建筑物引起的反射问题 。④电磁环境对人类及各种生物的作用 。其中包括强电线等工频场,中、短波及微波电磁辐射的影响 。⑤核电磁脉冲的影响 。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能大面积破坏地面上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及报系统 。⑥探谱(TEMPEST)技术 。其实质内容是针对信息设备的电磁辐射与信息泄漏问题,从信息接收和防护两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⑦电子设备的误动作 。为了防止误动作,必须採取措施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⑧频谱分配与管理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但不是消耗性的,既要科学地管理,又要充分地利用 。⑨电磁兼容与测量 。⑩自然界影响等 。提高电磁兼容性的措施①使用完善的禁止体可防止外部辐射进入本系统,也可防止本系统的干扰能量向外辐射 。禁止体应保持完整性,对必不可少的门、缝、通风孔和电缆孔等须妥善处理,禁止体要有可靠的接地 。②设计合理的接地系统,小信号、大信号和产生干扰的电路儘量分开接地,接地电阻儘可能小 。③使用合适的滤波技术,滤波器的通带经过合理选择,儘量减小漏电损耗 。④使用限幅技术,限幅电平应高于工作电平,并且应双向限幅 。⑤正确选用连线电缆和布线方式,必要时可用光缆代替长电缆 。⑥採用平衡差动电路、整形电路、积分电路和选通电路等技术 。⑦系统频率分配要恰当 。当一个系统中有多个主频信号工作时,儘量使各信号频率避开,甚至避开对方的谐振频率 。⑧共用走廊的各种设备,在条件许可时,应保持较大的隔距,以减轻相互之间的影响 。EMC设计由于微电脑的依存度正不断提高,设备的大量使用,複杂了我们的电磁环境,因此外来的干扰如脉冲噪声、放射电磁场、静电、雷击、电压变动等,所引发的误动作产生当机甚至破坏的情形,如无线电的通讯、雷达、大哥大、电视游乐器??等,往往干扰到电视,甚至于造成医疗器材使用中的误动作,影响到飞航的安全 。国际上对于电子、电器、工业设备产品的抗扰性测试日渐重视,且趋向整合以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规格为测试标準,欧洲共同体率先制定EMC防治法规,于1996年起全面实施抗扰测试 。1.电源方面三相入力电源在NFB(无熔丝断路器)与变压器间装噪声滤波器(NoiseFilter),此滤波器的输入线愈短愈好 。电源及大电流导线紧贴电气箱之底部,并沿着边角布线 。开关式电源供应器加装隔离罩以防辐射性发射干扰,滤波器选用器选用π型或T型可抑制宽波段噪声,陶铁磁体(Ferrite)材质可抑制射频噪声 。电源线两端考虑采隔离接地,以免接地迴路(GroundLoop)形成共同阻抗耦合(CommonImpedanceCoupling)将噪声耦合至信号线 。电源线与信号线儘量採用隔离或分开配线 。电源变压器应加隔离(Shielding),外壳须接地良好 。单相AC控制线建议採用绞线 。直流导线建议使用绞线来配线 。避免将电源与信号线接至同一接头 。2.信号线方面信号输入线与输出线应避免排在一起造成干扰 。应将CABLE剩余不用之线单端接地,以避免形成感应迴路 。接近电源线附近的信号线考虑採用捻合(Twist) 。不同类别的信号线避免混杂接在一个连线头上,宜按类别分类并加地线隔离 。输入信号线与输出线儘量避免同在一个接头上,如不能避免时应将输入与输出信号错开 。敏感性较高之低準位信号线,除採用绞线外可加隔离遮蔽 。3.模拟信号方面高频的类比信号及脉波信号线建议採用隔离线 。高频类比信号线採用同轴式隔离线,低频之类比信号线採用绞线,必要时可外加隔离遮蔽,绝不可使用同轴隔离线 。连线头安装位置须清洁处理,接头及金属面的接触电阻须小于2.5m欧姆 。类比电路干扰以波形失真为主,抑制方法主要在滤波器选用的特性,例如;频宽、频率回响值 。类比信号线与数位排线必须相互垂直 。4.数位讯号避免使用未隔离遮蔽的导线来传送数位信号,宜使用多股绞线外加隔离线 。数位电路干扰以外在磁场干扰为主,应加隔离措施 。数位电路易受高能电场干扰,须使用隔离线隔离,以能防止1~10MHz频段之高能电场200V/m干扰为最佳隔离选择 。数位电路以抑制邻近电路脉波与尖波(Spikes)干扰为主 。数位电路传送避免使用过长且未加隔离之导线 。5.电路设计方面具干扰性的迴路,如时脉、驱动器、交换式电源的ON和OFF、振荡器式控制信号,应加隔离遮蔽 。各型PCB电路设计儘可能选用低噪声零组件,且须考虑噪声变化与环境温度变化之关係 。陶铁磁体铁芯(Ferritecore)适用于高频滤波,但须注意经由此线圈负载功率损耗 。稳压器须考虑抑制线路间共通阻抗耦合(CommonImpedanceCoupling)EMI问题 。振荡器本身输出越小越好,如须要较大输出,宜由放大器放大 。功率放大应予隔离以防止辐射性发射 。电解质电容器适于清除高涟波(HighRipple)及暂态电压(TransientVoltage)变化 。动力线的干扰有低压(或瞬间断电)超压及突波,这些干扰通常来自于电力开关的动作、重负载的开与关之瞬间、功率半导体动作、保险丝烧断时、雷电感应…等 。须考虑下述项目来抑制:使用电源滤波器 。适当的电力分配 。受干扰的装置改用另一电路 。将电子零件及滤波器适当的包装 。使用隔离变压器 。装置压敏电阻 。交流电磁接触器线圈、电磁阀,皆须联结火花消除器 。电磁开关之热电驿输出侧须联结三相火花消除器 。直流继电器线圈联结二极体,以供反相电压保护 。火花消除器距离负载侧愈近愈好 。把突波吸收器装于电路开关和噪声滤波器之间,线与线间,线与接地之间,将能有效吸收突波 。电磁干扰所谓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使设备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而所谓电磁敏感性是指因电磁干扰而引起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下降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路或电子设备 。为了防止一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或破坏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各国政府或一些国际组织都相继提出或制定了一些对电子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有关规章或标準,符合这些规章或标準的产品就可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EMC标準不是恆定不变的,而是天天都在改变,这也是各国政府或经济组织,保护自己利益经常採取的手段 。防治电磁兼容措施抑制电磁污染的首要措施是找出污染源;其次是判断污染侵入的路途,主要有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工作重点是确定干扰量 。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应从产品的开发阶段开始,并贯穿于整个产品或系统的开发,生产全过程 。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在产品或系统的研製生产过程中越早注意解决电磁兼容问题,越可以节约人力与物力 。电磁兼容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对电磁干扰源的研究,从电磁干扰源处控制其电磁发射是治本的方法 。控制干扰源的发射,除了从电磁干扰源产生的机理着手降低其产生电磁噪声的电平外,还需广泛地套用禁止(包括隔离)、滤波和接地技术 。禁止主要运用各种导电材料,製造成各种壳体并与大地连线,以切断通过空间的静电耦合、感应耦合或交变电磁场耦合形成的电磁噪声传播途径,隔离主要运用继电器、隔离变压器或光电隔离器等器件来切断电磁噪声以传导形式的传播途径,其特点是将两部分电路的地线系统分隔开来,切断通过阻抗进行耦合的可能 。滤波是在频域上处理电磁噪声的技术,为电磁噪声提供一低阻抗的通路,以达到抑制电磁干扰的目的 。例如,电源滤波器对50Hz的电源频率呈现高阻抗,而对电磁噪声频谱呈现低阻抗 。接地包括接地、信号接地等 。接地体的设计、地线的布置、接地线在各种不同频率下的阻抗等不仅涉及产品或系统的电气安全,而且关联着电磁兼容和其测量技术 。问题系统要发生电磁兼容性问题,必须存在三个因素,即电磁骚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 。所以,在遇到电磁兼容问题时,要从这三个因素入手,对症下药,消除其中某一个因素,就能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1.骚扰源任何形式的自然或电能装置所发射的电磁能量,能使共享同一环境的人或其它生物受到伤害,或使其它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即称为电磁骚扰源 。一般说来电磁干扰源分为两大类:自然干扰源与和人为干扰源 。(一)自然干扰源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 。他们既是地球电磁环境的基本要素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无线电通讯和空间技术造成干扰的干扰源 。自然噪声会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行产生干扰,也会对弹道飞弹运载火箭的发射产生干扰 。(二)人为干扰源是有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电磁能量干扰,其中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发射电磁能量的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 。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 。因此这部分又成为无意发射干扰源 。2.耦合途径即传输骚扰的通路或媒介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一般也分为两种:即传导耦合方式和辐射耦合方式 。任何电磁干扰的发生都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输和传输途径(或传输通道) 。通常认为电磁干扰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导传输方式;另一种是辐射传输方式 。因此从被干扰的敏感器来看,干扰耦合可分为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大类 。(一)传导耦合传导传输必须在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线,干扰信号沿着这个连线电路传递到敏感器,发生干扰现象 。这个传输电路可包括导线,设备的导电构件、供电电源、公共阻抗、接地平板、电阻、电感、电容和互感元件等 。(二)辐射耦合辐射传输是通过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干扰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 。常见的辐射耦合由三种:1.甲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乙天线意外接受,称为天线对天线耦合;2.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而耦合,称为场对线的耦合;3.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称为线对线的感应耦合 。在实际工程中,两个设备之间发生干扰通常包含着许多种途径的耦合 。正因为多种途径的耦契约时存在,反覆交叉耦合,共同产生干扰,才使电磁干扰变得难以控制 。3.敏感设备敏感设备(Victim),是指当受到电磁骚扰源所发出的电磁能量的作用时,会受到伤害的人或其它生物,以及会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 。许多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既是电磁骚扰源又是敏感设备 。敏感设备是对干扰对象总称,它可以是一个很小的元件或一个电路板组件,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用电设备甚至可以是一个大型系统 。术语(1)设备(equipment)指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工作,并完成单一功能的任何电气、电子或机电装置 。(2)系统(system)指“若干设备、分系统、专职人员及可以执行或保障工作任务的技术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