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永定河治河名臣于振甲 于成龙


清代永定河治河名臣于振甲 于成龙

文章插图
于成龙(清代永定河治河名臣于振甲)【清代永定河治河名臣于振甲 于成龙】清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中没有叫于成龙的着名历史人物,但在有清一代的康熙一朝就有两个叫于成龙的着名人物,他们曾同地共事,都官至一品总督,并且都为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廉吏 。其中一位于成龙(1617~1684)籍贯山西,字北溟,号于山,謚清端,即清端公于成龙 。另一位于成龙(1638~1700)为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謚襄勤 。
襄勤公于成龙生于清崇德三年,出生地为辽东盖州 。康熙三十九年农曆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 。襄勤公家族为辽东望族,生父为于国安,生母为康氏 。襄勤公出生后不久全家徙居广宁(今辽宁北宁市),将襄勤公过继给膝下无子,时任广宁知府的于得水 。襄勤公9岁入国小,11岁举家从龙入关至北京通州,后移居通州张家湾 。襄勤公13岁时又移居延庆州,并开始科举学习 。襄勤公15岁时与李氏成婚,16岁时又移居固安南房上村定居 。因为八旗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襄勤公在16岁时开始学习满文,并在20岁进入国子监学习,23岁毕业后考授吏部做笔帖式 。青少年时代的于成龙是在不断的移居中生活的,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是底层旗人的一个典型写照 。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襄勤公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 。既使襄勤公成为名声显赫、权顷一时的封疆大吏,他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讚赏和百姓的爱戴 。直隶曾经流传很多有关襄勤公于成龙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作品也取襄勤公事略为素材,多为侠义公案类内容 。
基本介绍本名:于成龙
别称:于成龙、于襄勤公
字号:字振甲号如山
所处时代: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旗人)
出生地:盖州
出生时间:崇德三年(1638年)七月初五日
去世时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月二十七日
主要作品:《江宁府志》《抚直奏稿》《于公案》
主要成就:治理永定河、滦黄河淮河运河、征北督粮等
定居:固安县南房上村
人物生平于成龙(1638~1700),公讳成龙,字振甲,号如山,姓于氏 。父讳国安,有孝行,乡人号为“长者” 。以公贵,赠江宁知府 。崇德三年戊寅七月五日生公于盖州,即今盖平县也 。顺治元年甲申,公七岁,叔国宁殁于海,堂弟化龙在襁褓,公哀慕如成人 。三年丙戌,公九岁,始入国小 。五年戊子,公十一岁,入关至通州,越两月,移家张家湾 。七年庚寅,公十三岁,移居延庆州,治举子业 。九年壬辰,公十五岁,李恭人来归 。十年癸巳,公十六岁,移居固安县南房村 。以八旗停科,始习满书 。十三年丙申,公十九岁,充国子生,时每佐领国子生二,新例裁其一 。助教翁公酌去留未决,公曰:“某应裁,蒋某,余姊夫也,又先进 。”翁以为然,公遂回固安 。十四年丁酉,公二十岁,补充国子生 。所居距国学三里余,每携钱市食于途 。过督捕署,遇囚之贫苦堪怜者,辄以钱予之,遂不午食 。十七年庚子,公二十三岁,考授吏部笔帖式 。康熙元年壬寅,公二十五岁,丁康太恭人忧 。太恭人病笃时,公忧惧不知所出,有医言:斩蛇烧灰,服之可愈 。公持挺走荒野中,几尽夜始获之 。其孝如此,太恭人卒,哀毁骨立,邻里皆称孝焉 。四年乙巳,公二十八岁,考满一等称职 。六年丁未,公三十岁 。初,公始生时,康太恭人奇爱之,听日者言,寄名于李翁,又寄名于陈翁至是 。世父阿达哈哈番讳得水,无子欲得公为嗣 。时继母韩太恭人已生攀龙,而太守公忆日者言,指为前定,遂许焉 。袭顺治八年恩荫,候选 。康熙七年,自荫生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逸囚当降调,乐亭民列善政,两叩阍籥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十三年,以缉盗逾限未获,又当降调,世德疏请留,上特许之 。十八年,迁通州知州 。二十年,直隶巡抚于成龙迁两江总督,疏荐可大用;会江宁府缺员,疏请敕廷臣推清操久着与相类者,上即以命成龙 。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嘉成龙廉洁,亲书手卷赐之 。超擢安徽按察使 。上还京师,赐其父参领得水貂裘,并谕八旗诸大臣有子弟为外吏者,各贻书训勉,视得水之教成龙 。上以江南下河诸州县久被水,敕议疏浚,命成龙分理,仍听河道总督靳辅节制 。辅请于上流筑堤束水;成龙拟疏海口,浚下河水道,持异议 。上遣尚书萨穆哈、学士穆称额往谘于民,萨穆哈等还奏,言众谓浚海无益,乃命缓兴工 。二十五年二月,授成龙直隶巡抚 。入对,上问:“治畿辅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对:“弭盗为先 。奸宄倚旗下为渊薮,有司莫敢谁何,臣当执法治之 。”濒行,赐白金千、表里二十端 。上官,疏言:“弭盗当力行保甲,旗下庄屯不属于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在屯,未能约束 。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 。得盗,赏;藏盗、纵盗,罚 。”又疏言:“燕山六卫,所辖辽阔,与州县不相统属,盗发止责汛弁捕治,而卫官置不问 。请以卫地属所近州县同编保甲,并于通州、卢沟桥、黄村、沙河各设捕盗同知,守备以下分汛、墩、台及旗下庄屯,悉归稽察 。”并下部议行 。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二十六年,上奖成龙廉能,加太子少保 。幸霸州,成龙朝行在,赐白金千、马具黄鞍辔 。湖广巡抚张汧以贪被劾,命与副都御史开音布、山西巡抚马齐往按,得实,论如律 。初,成龙分理下河,未兴工而罢 。上又以汤斌言,复命浚治,以侍郎孙在丰董其役 。辅仍主重堤束水,并议开中河,疏拦马河减水坝所泄水 。上命学士禅布以疏示成龙,成龙力主浚下河,罢筑重堤,并谓中河虽开无益 。辅诣京师,疏言在丰及总漕慕天颜附和成龙,朋谋陷害 。成龙自湖广还,上命诸臣廷辨之 。辅言浚海口虑倒灌,成龙言高家堰筑堤,纵上流水不来,而秋雨时至,天长、六合诸水泄归何处,故海口仍当浚 。上罢辅,代以王新命 。及中河工竟,遣学士开音布、侍卫马武阅视,还奏天颜令漕船退出中河 。上逮问天颜,天颜发成龙私书,嘱毋附辅 。下廷臣议,削太子少保,降调,命留任 。二十九年,迁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 。三十一年,新命罢,辅复为河督,旋卒,上以命成龙 。辅领帑购柳束,工部驳减,成龙覈无虚冒 。辅筑高家堰重堤,募夫远方,预给银安家,工中止,未扣抵 。新命题销,格部议,成龙复以请,上并与豁免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自通州至峄县,黄河自荥泽至砀山,堤卑薄者皆宜加筑高厚,并高家堰诸处改石工,毛城铺诸处疏引河,及清江浦迤下并江都、高邮诸堤工,策大举修治 。别疏请设道员以下各官,又计工费,请开捐例,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复 。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言:“无累 。”请益力,上廷折之,成龙乃请罪 。上因问:“尔尝短靳辅,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 。”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 。仍兴举简要各工,乃请先将高家堰土堤改筑石工 。三十四年,命复官 。旋丁父忧,还京师,以董安国代 。上亲征噶尔丹,再出塞,命成龙以左都御史衔督饷,噶尔丹窜死,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请修永清、固安浑河堤,并加以浚治,上为改河名曰永定 。旋疏请设南北岸分司 。董安国罢,复授河道总督 。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谕以增筑疏浚诸事 。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 。三十九年,卒,赐祭葬,謚襄勤 。主要成就治理浑河 名垂青史康熙三十七年(1698)二月,于成龙以总督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管直隶巡抚 。正值此时,浑河水发,与永定府南之河水汇流于一处,势不能容,常有泛涨,旗下及民人庄田都被淹没,百姓苦不堪言 。于成龙临危受命,治理浑河,永定河之名由此诞生,于成龙的名字因治理浑河的光辉业绩而名垂青史 。“永定河古称桑乾河,出太原经马邑,合燕云诸水,奔注畿南,丛源既高,汇流甚重,厥性激湍,数徙善溃 。康熙三十七年,我皇考圣祖仁皇帝亲临指授疏导之方 。新河既潴,遂庆安澜,爰赐嘉名,永昭底定,立庙卢沟桥北,题额建碑,奎文炳耀,河神之封……”这是位于石景山区庞村的北惠济庙雍正御製碑文,它阐明永定河的源流经过、特徵及得名由来 。文中提到的康熙三十七年治理永定河一事,即于成龙最辉煌的业绩 。从远古洪荒以来,永定河就是北京的母亲河 。在根本没有现代人类活动的漫长岁月里,永定河于数十万年间,把洋河、桑乾河、妫水从黄土高原上带来的肥沃黄土搬运填埋到因造山运动而正在沉降的“北京湾”凹地里去,以它在三家店出山口一次次喷吐的泥沙堆积起了巨大的洪积沖积扇 。据勘测,今天的北京城正是坐落在以永定河洪积沖积扇为主,泃河、潮白河、温榆河、大石河洪积沖积扇为辅的北京小平原上 。没有永定河打造的这一人类基本生存活动舞台,北京以及北京人根本不可能存在 。近年来,永定河畔发现多处古人类遗址,如门头沟的卧龙岗、丰台的鹰山、石景山区的高井电厂附近 。这些遗址充分说明,北京从有人类居住以来,到今天发展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特大城市,得益于永定河的哺育,因此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非常贴切 。但是,自从人类生息于北京后,永定河的“造地”功能已经多余而且有害了 。永定河急流喧天,泥沙俱下,多次易道,泛滥成灾,直接威胁着都城的安全 。因其河水浑浊原名浑河,又因携带大量泥沙如黄河之水俗称小黄河,还因从门头沟三家店出山后经常泛滥、河道频繁改道得名无定河 。它从门头沟区的三家店处流出崇山峻岭,流经石景山区的麻峪、石景山、庞村、水屯、南大荒等地,约长11.6公里 。石景山一直是永定河沖积扇的轴心,故每次改道的源头都从石景山开始 。有史可循的永定河三次大的改道,就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所以对永定河的屡次治理也都从石景山段开始 。早在三国时,曹魏的征北将军刘靖在永定河上修建了戾陵堰,开车厢渠,岁灌田二千顷,成为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到了金代时,北京建立了中都 。石经山下,金世宗开金口,利用永定河灌溉农田 。元时再开金口河 。明代有弘治筑堤、嘉靖抢险、神宗巡河 。清初,在石景山境内治理永定河的力度更大,尤以康雍乾三世为最盛,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清朝以前,永定河自石景山至卢沟桥南,金、元、明相继建有高大的土石堤工程 。至于下游,则向无修防,任其散漫,故宛平、良乡、涿州、新城、雄县、霸州、固安、永清、东安等州县,数被其患 。清朝“定鼎燕京”后,泛滥无常且总是改道的永定河依然是威胁紫禁城的心腹大患 。康熙七年七月,河决卢沟桥及堤岸,洪水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今朝阳门)诸门,午门浸崩一角,危及皇城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浑河泛涨,淹没旗下及民人庄田 。康熙皇帝当机立断,于二月二十五日派原任河督于成龙、王新命分别察治 。“康熙三十七年,霸州文安水、清河、漳河、浑河皆溢,没旗民庄田无数,命原任河道于成龙、河督王新命疏治之”⑤ 。二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又命于成龙以总督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管直隶巡抚 。三月初二日,再谕于成龙提出浑河筑浚方案,他奉命与西洋人安多(葡萄牙人,传教士)前往勘察,确定治理方案,奏称六月内可以完工 。于成龙亲自查勘浑河河道,决定加固石卢段旧堤的同时,对卢沟桥以下河段进行大规模治理,疏筑兼施,既筑河堤,又浚河床,治水的同时注意治沙,并注重上、中、下游全程治理,改变以往历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 。他亲临河边指挥,监督河工挑新河,康熙帝也亲临指授 。新河自宛平之卢沟桥至永清之朱家庄,汇狼城河,注西沽入海,五月大功告成 。七月二十一日,于成龙疏请将霸州等处开挖的新河命名为永定河 。史载:“康熙三十七年,由良乡之张家庄至东安之郎神河重开一道,束以南北场地,由固安、永清之北,引流直出柳岔口三角淀(即东淀),以达西沽,赐名永定河 。此康熙中年以后总河于成龙所改之道也 。”⑥康熙斟酌再三,将浑河、无定河乃至整个浑河干流赐名为永定河,题额建碑,首次敕封永定河神 。显然,于成龙提议、康熙帝定名的“永定河”,是针对旧名“无定河”而反其意命名的,企盼浑河从此安平,不再泛滥,寄託着永远安流、造福京华的美好愿望 。这次治理后,卢沟桥以下新筑180 余里的南北大堤,连线旧堤石卢段,有效地遏制了永定河下游经常性摆动河道,京城免受永定河水泛滥之苦,畿下民田颇多受益,百姓交口称讚,永定河平静了25年,40 年之内基本没有改道 。《清史稿》卷128《河渠志三·永定河》亦云:“巡抚于成龙疏筑兼施,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逕固安北十里舖、永清东南朱家庄,会东安狼城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达西沽入海 。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里,赐名永定 。自是浑河改注东北,无迁徙者垂四十年” 。可见于成龙治理永定河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拉开了清朝大规模治理永定河的序幕,在永定河水利史上留下了鲜明而浓重的一笔 。加之永定河也由他提名、康熙赐名,这个美名一直沿用了下来,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所以永定河水利史上会始终记载着这位功臣的大名 。毋庸讳言,清中后期的永定河并没有像于成龙、康熙希望的那样“永定”,下游仍然经常决口漫溢,主要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永定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造成“地上河”,继康熙之后的历代清帝为造福京畿仍旧不遗余力地治理永定河 。豁免河夫 抱病治河在河道总督任上,于成龙还干了一件有利朝廷、惠及万民的大事,其墓誌中尚未提到,那就是豁免河夫、增设河兵的重大举措,改派募为雇募,使民不扰,彻底根除了明清以来佥派累民的弊端,既利国又利民,它涉及到徭役除弊、兵制改变,影响深远 。明初,为对付河水泛滥、疏浚修筑等重大河工,沿河设夫役,人数多时达数十万,都是近河贫民,奔走穷年,不得休息,劳民伤财,用一费十,加上管工渔利,民多抱怨,尽至逃亡,佥派民夫的弊端在明代就已初现端倪,急需革除 。清因明制,初期的一些重大河工工程中也採用了佥派民夫的办法,但康熙年间在治理黄淮的重大河工工程中,总河靳辅首创改佥派民夫为雇募河兵的办法,最终在于成龙的多次呼吁和坚持下革除了佥派民夫这一弊端 。正如《石渠余纪》载:“初,河臣于成龙(襄勤,于康熙三十一年任)尝请豁免民夫,以工程浩穰议格 。河臣董安国(康熙三十四年任)因言黄、运两河险汛甚多,若免民夫,专责合併,恐致贻误 。止请酌减民夫一二千名 。及成龙再为总河(康熙三十七年复代安国任),又以岁夫苦累,亟请变通 。言派夫一名,约费银二十两 。老弱充数,到工多逃,计岁夫七千,请每名量征银五两,编入正供,征解河工,添设河兵三千余,酌量缓急,分班抢护 。考国初河标兵仅三千名,康熙初又裁减十之二,而岁夫愈困 。其改编夫银,广增兵额,则始于辅,而继以成龙,遂使民脱佥派之苦,而工获修防之益 。”⑦河夫改河兵,一举两得,“可谓变而不失其正”,也是清朝兵制超出前代的创举 。可见,于成龙为解民夫苦累屡屡执着上言,兴利除弊,惠及万民,开一代兵制之新,流芳千古,不愧其名 。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河督再次出缺,皇上仍以于成龙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淮 。当时,淮扬一带,黄、淮两河河水泛涨,民田多处已被水淹 。于成龙肩负皇命,奔走两河,勘察灾情,欲把治理永定河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治理黄淮上 。终因日夜操劳,河务浩繁,积劳成疾 。但他不以为意,仍然披星戴月奔走于黄淮之间 。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南巡视察河务,看到于成龙身体羸弱,接连赏赐御药、御製诗,嘉奖其勤勉 。于成龙更加废寝忘食地投身河务,病情不断加重,但他仍旧抱病治河 。十月,他实在坚持不住了,疏请休假两个月,康熙帝命御医送以良药 。翌年二月,于成龙扶病亲临淮上视察河道,病情陡然加重 。二月二十三日,他叮嘱儿子永裕:“我现在病入膏肓,药饵已经不能治癒 。治理两河关係国计民生,卧病治理是断然不行的 。赶紧上书,请皇上另派贤能大臣,不要耽误了国家大事,加重我的罪过 。”直到临终,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治理黄淮,抱憾终身 。四日后,于成龙病逝于淮署 。康熙闻讯深为痛悼,两次遣人谕祭,謚曰襄勤 。2011年电视剧紫禁惊雷邓英敏饰于成龙墓葬墓地于成龙死后,随父于得水葬于石景山区杨庄村西,现石景山区农委大院所在地 。墓葬面向东南,是在其父于得水墓地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据1966年的老照片反映,墓区地面实物保存较完整,碑碣林立,蔚为壮观 。有华表1 对,宝顶2 座,碑刻7 通 。华表,方座,柱身八角,每面均浮雕如意云纹饰,汉白玉制 。华表北有于成龙神道碑 。神道碑螭首龟趺,通高约3 米,碑身正面楷书:“皇清诰封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提督军务拜他喇布勒哈番加拾级謚襄勤于公振甲之神道,康熙三十九年孟冬月吉旦立” 。此外墓区碑刻有:于成龙之父于得水谕祭碑1 通,于成龙谕祭碑2 通,于成龙墓碑1 通,于成龙元配李氏、继室周氏诰封碑各1 通 。另一通碑实物与拓片均无存,推测是于得水墓碑 。7 座碑皆龟趺螭首,碑文均满汉合璧 。西宝顶为于得水墓,东宝顶为于成龙墓 。从墓地形制看,于成龙墓形制朴素、简陋 。华表与谕祭碑之间距离较近,没有安排石像生的地方,而且至今尚未发现石像生的残存 。清代关于茔地有严格的规定,不同品级的官员墓地石像生不同,于成龙官居河道总督,官秩一品,按制墓地应该享有石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的规制,然而他的墓地除了一对华表外却没有其他石像生,显得非常简陋 。为什幺没有高规格的石像生?这可能与于成龙廉洁奉公、一生俭朴有关 。“文革”期间,于成龙墓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石刻全部被砸 。1969 年拓展杨庄大街时,于成龙墓地被夷为平地 。如今杨庄大街西侧的特钢家属住宅楼墙角处存一残损的龟趺石座,在区农委大院门外西南约50 米处,存一残损的华表柱身,长约120 厘米,应该是于成龙墓地的石刻 。1995 年,区农委修建楼房,施工中出土了于成龙墓誌一盒,墓志铭长宽各96 厘米,铭文约3600字 。2002 年4 月在区农委大院附近绿化时出土了于成龙之父于得水的墓誌一盒,墓志铭长宽各96 厘米,铭文约2000 字 。墓铭皆蝇头小楷,刻工精细 。这两盒墓誌的出土,对研究于成龙生平事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杨庄老人于顺喜回忆,于成龙墓园最初大约30 亩,原有槐树林、花园,占地12 亩,他小时槐树就没有了 。据他讲,杨庄姓于的现在就他一家,原不姓于,因给于成龙家看坟守墓改姓于,他父亲叫于贵 。1945 年,于成龙后代有一老头住杨庄,穷困潦倒,专吃看坟户 。老头死后杨庄就没有于成龙的后代了 。另有于成龙家族墓地位于河北省固安县南房上村,尚存碑文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