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公


黄山公

文章插图
黄山公【黄山公】黄槐,百姓尊称之黄山公,黄山圣公、黄山相公 。是寿宁县境内第二位进士、北宋徽州知州 。他一生实践“民本”理念,为救民,他开仓放粮赈灾 。弃官归隐故里,他又为乡民施药治病,设馆办学 。八百多年来,黄槐为民请命,积德行善,扶正祛邪的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同,被后人尊奉为“黄山公”,其庙宇遍布闽东北、浙西南,信众达2000多万 。黄槐从人变为神,信仰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黄槐“黄山公文化”更是寿宁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基本介绍本名:黄槐
别称:黄山公,黄山圣公、黄山相公
所处时代:北宋
宗教:道教闾山派
黄山公简介黄槐,百姓尊称之黄山公,黄山圣公、黄山相公 。是寿宁县境内第二位进士、北宋徽州知州 。他一生实践“民本”理念,为救民,他开仓放粮赈灾 。弃官归隐故里,他又为乡民施药治病,设馆办学 。八百多年来,黄槐为民请命,积德行善,扶正祛邪的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同,被后人尊奉为“黄山公”,其庙宇遍布闽东北、浙西南,信众达2000多万 。黄槐从人变为神,信仰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黄槐“黄山公文化”更是寿宁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民众眼中的“解粮官”站在寿宁县清源乡西北部韶托村的黄槐湖畔,清风徐徐,鸟语花香 。眼前,高山上一湖碧水,在透亮的阳光下微波粼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黄槐湖的古往今来 。让人疑惑的是,黄槐的老家居然被淹没在黄槐湖里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上世纪中期,当地因农业的需要,在韶托村修建寿宁县第一座灌溉水库,便将原先的村庄整体搬迁到附近的高处,原来的韶托村就被淹没了 。若干年之后,当地村民感到愧疚,因此将这水库以黄槐的名字来命名 。要想了解黄槐,首先得从韶托村说起 。据《福建通志》记载:“黄槐,长溪人 。政和间举进士第,授徽州尹 。世乱挂冠学修炼术,隐居敛迹垂钓鹤溪 。卒,乡人祠祀之,水旱疾疫祷之必应 。”据介绍,唐末宋初,黄槐的先祖从江西迁至韶托,当时的寿宁尚末建县,韶托隶属长溪县,也就是现在的霞浦县 。在北宋徽宗政和时期,天资聪慧的黄槐苦读成名,进士及第,并沿着学而优则仕之捷径,一路仕途顺畅官至徽州知州 。时值徽州一带灾情不断,数十万徽州灾民饑寒交迫流离失所 。黄槐忧心如焚,他上表奏请朝廷减免徭役赋税,开仓放粮赈灾 。然而,奸相蔡京把持朝政,不但不準赈灾,反而变本加厉地横徵暴敛 。为了拯救一方百姓,黄槐决定放弃仕途富贵,传令所辖州县全部打开官仓放粮赈灾 。黄槐自知私放官粮赈灾,朝廷不会放过自己 。为了纪念辖境那座仰慕心仪的名胜之山——黄山,黄槐改名黄山,挂印弃官,取道江西遁回老家韶托 。因此在民间,民众称黄槐为“解粮官” 。据介绍,在徽州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黄知州,挂冠印,赈粮谷,救万民 。”设馆授业播下文化的种子“现在的韶托村民大多姓许,而过去,黄姓曾是这里的望族 。”韶托村的村民介绍,当年因黄槐开仓放粮赈灾救民,黄氏族人害怕受到牵连,所以全部迁往其他地方发展 。不过,“大黄村”、“黄金陶”、“黄山林”的村名地名山名留传了下来 。“‘民为贵’始终都是黄山的‘民本’理念 。”即使黄槐回到自己的家乡,也还是不忘为百姓谋福祉 。山区寿宁山深林密,古时虎豹横行,豺狼出没 。黄槐为保一方平安,在当地组织了狩猎队,设阱陷虎豹、张弓射豺狼 。至此,山村兽迹消遁,人畜安泰 。他还为村民传授狩猎技术,后人将其奉为猎户的守护神 。同时,他还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引到寿宁,带领村民筑坝、修渠,将靠天吃饭的农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面对当地百姓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日子,黄槐在寿宁设馆授业,请塾师为孩童启蒙开智,自己也倾其所学,将知识传授给四邻八村的寒门子弟,并为村民答疑解惑 。从此,文化的种子在鹤溪一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黄槐还有个悬壶济世的好名声 。当地缺医少药,村民因瘟疫或疾病往往束手无策而坐以待毙,他痛心疾首,运用自己所学的医术救死扶伤,而分文不取 。他研读中医病理,收集民间秘方,还根据当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的放矢,疗疾祛病 。据说,他尤其擅长医治风湿伤寒病症,一剂简单的中药,就让病人药到病除 。由于黄槐为民请命,积德行善,扶正祛邪的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同 。当人们在物质层面无以回报时,便会在精神层面给予感恩,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人变成神 。因此黄槐由人成神,成为黄山公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很多的传说 。说他修炼仙术,得道升天,成为人们供奉祭拜的一尊地方神 。如今,当年的草庐、书馆早已湮灭无存 。后人为了纪念黄槐,在原址上建起了黄山公庙,寿宁民间因谐音而误称的“黄三公庙”,后改建成“黄槐纪念馆”,四时祭祀 。黄山公文化地方文化遗产“任何东西一旦成为信仰,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寿宁县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安介绍,为纪念黄槐,闽浙边界的村民们就开始给黄槐修建庙宇,以缅怀他们心目中的清官 。每逢清明节及黄槐得道成仙之日农曆九月九日,闽东北、浙西南等地信众成群结队到黄山仙岩及黄槐墓前虔诚祭祀,成为当地民众“水旱疫疾,祷之必应”的地方神 。为了纪念黄槐,寿宁韶托村村民还把岩山叫做“黄山仙岩”;2005年5月1日,在寿宁韶托村举行了隆重的立碑命名仪式,将风光绮丽的韶托水库命名为“黄槐湖”,以及在七星岩下黄槐石棺古墓前修建“黄公宝殿” 。目前,寿宁全县还有三十多座黄山公庙宇 。据统计,目前,浙南温州、浙西丽水、闽北建阳、政和及闽东各县市已知的黄山公庙宇就有300多座,信众2000多万 。每年农曆九月九日期间,托溪、洋尾、溪坪三个村庄都有举行隆重的黄山公祭典巡游仪式 。“神是人造的 。黄山公由人到神,不仅是民众对于他的信仰,更是民众对清官好人的仰慕、缅怀与崇敬,寄託的是对清明政治的希冀 。”寿宁县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安说,八百多年来,村民们乐此不疲,其民间信仰的影响十分深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地方文化遗产 。如今,5.22平方公里的黄槐湖是闽东极具开发价值的避暑休闲胜地 。黄槐湖畔,一年四季花果飘香,鸟飞鱼跃 。每年来韶托避暑休闲的游人数以万计,一批冬泳爱好者,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在黄槐湖追波逐浪 。传说九月九日黄槐得道成仙此外,有关资料记载着许多讚颂黄山公的诗词,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黄山公传说故事 。据乾隆版《福宁府志》载:“鹤溪仙岩,宋黄槐升仙于此,岩高数十丈,上有仙迹 。”《寿宁县誌》有这样的描述:“岩山,又名黄山仙岩,位于县西20公里托溪境内溪州村,海拔1040米,岩峰突兀,四面如壁,气势雄伟无比,顶上建有一石砌黄槐庙 。”据说,当年黄槐沿着鹤溪垂钓,来到了一个叫溪州的村庄,看见小溪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褚红色鹅卵石,村旁岩山峥嵘伟岸,峭壁四面如削,岩峰突兀凌云,峰巅坦蕩如砥,峦间祥云缥缈,颇有仙风神韵,不禁流连忘返,便在这里结庐隐居修炼仙术 。传说,一日黄槐在溪边垂钓,口渴走到岸边邱老太家喝茶 。正在舂米的两姐妹看见黄槐到来,忙让座上茶 。黄槐看她们舂米十分辛苦,随手拿起钓桿向石臼点了两下,稻穀顿时成了雪白大米,两姐妹惊奇不已 。邱老太仰慕黄槐人品高尚,感激他长期周济关照,就将两姐妹嫁给了黄槐 。黄槐苦修仙术,终得道行圆满,临终前嘱咐妻子用石棺将其安葬在圈石村七星岩下 。两夫人遵照遗嘱,择定农曆九月九日午时安葬 。山神、土地将重达数千斤的石棺抬到七星岩下埋葬,随手将两根木杖插在墓前 。谁知木杖竟然生根发芽,长成了两株紫薇 。如今,这两株紫薇依然生机勃勃,每年花枝累累 。相传,九月九日那天,岩山之巅彩云飘拂,岩峰上方仙乐袅袅 。正午时分,一声巨响,只见黄槐破棺而出,在金牌彩旗簇拥下渐渐隐入天门 。在岩山峭壁上的一块岩石,他留下的一个脚印,至今清晰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