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


皇太子

文章插图
皇太子皇太子: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汉朝开始,只有法定继承人(即皇帝的嫡长子),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金兀朮(仅为皇子)”,是错用,历史上没有此种称谓 。
【皇太子】“太”者,大也 。太子称号通常被授予对象是皇帝之嫡长子 。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也有储君一说 。类似的授予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关係的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长孙)、皇太叔 。而欧洲君主的正式继承人一般译作“王储”或“皇储” 。
基本介绍中文名:皇太子
外文名:crown prince
含义:皇位继承者
类别:皇上的儿子
制度中国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制度,是维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嫡即皇后(正妻),皇后所生长子即为嫡长子 。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 。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所以皇帝的嫡长子一般就是太子 。1.“立嫡以长不以贤”: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必须是皇帝的嫡长子,因此无论他是否贤能、聪慧,都依年龄长幼而以此类推 。2.“立子以贵不以长”: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必须是皇后(正妻)所生的长子 。如:年长的皇子之母为妾(妃嫔),年幼的皇子之母为妻(皇后),只要妻(皇后)的子嗣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子嗣为太子;若妻(皇后)没有子嗣,就只能立“地位最显贵的妾”的子嗣为太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自汉朝初期,为区分帝王与各个分封郡里诸侯王对其子嗣的称呼,“太子”之称只能由帝王之子使用,不再混用“世子”一词,其余诸侯长子均称“世子” 。皇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东宫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卫军 。区别太子与皇太子“太子”一词的範围较广,它既可以指皇位继承人,还可以指王位继承人;而帝制诞生后,即产生“皇太子”一词,仅指皇位继承人 。“皇太子”可以简称为“太子” 。诸侯王的储君在秦始皇称帝之前,都可以称为太子,但其后只能称为“世子” 。中国第一位太子是商朝的太丁,而第一位皇太子则是秦朝的嬴胡亥 。而像“哪咤三太子”这样的太子称谓,只是古代民间对帝王之子的一种泛称,不是真正的太子 。类似明清时期皇帝的子嗣叫王爷一样,事实上不是皇帝所有的子嗣都被封王,但还是叫他们为王爷 。发展由于皇太子有极大的权力,所以往往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 。如汉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汉武帝诛杀卫太子刘据,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的约束,也会发动叛乱,以致弒君 。前者如卫太子不满汉武帝宠幸佞臣江充、发东宫兵欲诛之;后者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 。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的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 。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 。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 。由于太子与皇帝关係的特殊和敏感 。大臣们在办理有关事项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他们既不敢违抗皇命,又不愿得罪太子 。《清史稿-列传七》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康熙三十三年,礼部向康熙帝上奏祭祀奉先殿时的仪注,要将皇太子胤礽的拜褥置于槛内 。皇帝下令尚书沙穆哈将太子的拜褥设于槛外 。沙穆哈请求康熙帝下旨在档案中记录此事,康熙帝却下令夺了沙穆哈的官职 。清世宗雍正帝开始,有鑒于康熙时期皇太子两立两废、诸王争储的教训,正式宣布了不再预立太子的决定 。改为亲书密封,藏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额后,另书密旨一道,藏于内府,以务勘对,待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取出公布 。清末,鹹丰仅有一子 。而同治、光绪、宣统三帝也接连无子,密储制度名存实亡 。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与荣禄商议废黜光绪,立载漪的15岁儿子溥儁为皇帝 。光绪二十五年12月24日,溥儁受诏入宫,封为大阿哥,慈禧预定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举行光绪禅位典礼,改年号为“保庆” 。但京师内外,议论纷纷 。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劻以各国公使有异议,各种势力也反对为由,使慈禧太后被迫停止了废立计画 。历史沿革西汉汉高祖刘邦皇太子刘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