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


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

文章插图
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是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作者是李谷成 。
基本介绍书名: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
作者: 李谷成
ISBN:9787030272584
类别:图书 > 经济 > 中国经济
页数:204页
定价:46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系列研究丛
内容简介《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基于转型的视角 , 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为理论框架 , 以生产前沿面方法为实证框架 , 注重从公认的经济学範式出发 , 藉助较先进的分析工具 , 由表及里 , 探讨转型期中国农业生产率特徵的形成机理和未来政策取向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的资源要素利用特徵、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变模式、行业基础和增长因素分析等 。全书从微观家庭稟赋、巨观制度变迁、人力资本及可行能力方法的角度深入探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福祉的具体政策选择 , 为深入理解转型期中国是如何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依据 。目录总序序第1章 导论1.1 本书选题1.2 研究目标1.2.1 本书的问题界定1.2.2 有待验证的几个假说1.3 研究视角1.3.1 基本假定1.3.2 研究方法1.3.3 数据来源1.4 内容结构1.4.1 全书框架1.4.2 技术路线1.5 理论甄审与研究综述1.5.1 理论甄审与界定1.5.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章 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历史变迁与基本事实2.1 单要素生产率变化及资源利用特徵2.1.1 劳动生产率2.1.2 土地生产率2.1.3 对劳动和土地要素的替代2.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度量与分解的非参数框架2.2.1 基于DEA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度量2.2.2 基于产出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图解2.2.3 基于产出的规模效率图解2.3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源泉的时空演变2.3.1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2.3.2 时间演变模式2.3.3 空间分布模式2.4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检验2.4.1 经济成长收敛性理论2.4.2 σ收敛检验2.4.3 绝对β收敛检验2.4.4 条件β收敛检验第3章 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基础3.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度量与分解的参数框架3.1.1 基于SFA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度量3.1.2 随机前沿生产函式的具体设定3.2 变数界定与数据处理3.3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的行业基础讨论3.3.1 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3.2 行业技术进步特徵3.3.3 行业技术效率及其变化特徵3.3.4 行业生产率增长分解与讨论3.4 附录第4章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微观增长因素分析4.1 引言4.2 变数界定、数据处理与理论分析框架4.2.1 理论分析框架4.2.2 数据说明4.2.3 变数定义与预期假说4.3 农业效率的微观影响因素实证与讨论4.3.1 土地生产率与耕地规模的关係4.3.2 劳动生产率与耕地规模的关係4.3.3 农户成本利润率与耕地规模的关係4.3.4 全要素生产率与耕地规模的关係4.3.5 技术效率与耕地规模的关係4.3.6 农户效率与家庭稟赋的关係4.3.7 包括非农收入在内的农户效率的讨论第5章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巨观增长因素分析5.1 转型期农村主要经济制度变迁历史回顾与性质分析5.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扩散与稳定5.1.2 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5.1.3 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进程5.1.4 农村税费改革5.1.5 农业公共支出强度变迁5.1.6 农业开放程度变迁5.1.7 其他主要经济制度变迁5.2 模型、变数与数据5.3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估计和解释5.3.1 第一阶段:1979~1984年5.3.2 第二阶段:1985~1991年5.3.3 第三阶段:1992~1996年5.3.4 第四阶段:1997~2000年5.3.5 第五阶段:2001~2005年5.3.6 其他变数的表现与讨论第6章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6.1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6.1.1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6.1.2 人力资本的内涵6.1.3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6.2 人力资本投资的工具性价值6.2.1 教育变数对人力资本的度量6.2.2 人力资本的直接要素效应6.2.3 人力资本的间接效率效应6.3 人力资本投资的构建性价值6.3.1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反思6.3.2 基于GDP增长与人类发展视角的两种发展观6.3.3 人类发展视角下人力资本投资的构建性价值6.3.4 对中国发展过程的启示第7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展望7.1 全书总结7.2 政策建议7.3 创新和不足7.3.1 创新之处7.3.2 存在的不足7.4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序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 , 其经济管理问题错综複杂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肩负着研究农业经济管理髮展规律并寻求解决方略的责任和使命 , 在众多的学科中具有相对独立而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 挂靠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土地管理学院 。长期以来 , 学科点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 以科学研究和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为己任 , 紧紧围绕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 21世纪以来 , 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项 , 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 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35项 , 丰富了我国农业经济理论 , 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 , 学科点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 , 进一步凝练了学科方向 , 集中围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产品贸易与行销”、“土地资源与经济”和“农业产业与农村发展”等研究领域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 尤其是将农业经济理论与农民、农业和农村实际紧密联繫 , 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 。依託挂靠在经济管理学院和土地管理学院的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和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等四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 。后记本书在出版时得到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土地管理学院“学术着作出版资助计画”的资助 ,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903027)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C790105)的重要前期研究成果 。对于它们的资助 , 在此表示感谢 。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普通教职员工 , 我首先要感谢学校给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 感谢学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的帮助和关心 , 他们为我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令人遗憾的是 , 本书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 对此我深感抱歉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 , 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中朝教授 。多年来 , 冯老师不仅是我学业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  , 恩师.而且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授业”恩师 。冯老师不仅教给学生许多具体的经济学知识、如何作研究的科学方法 , 而且教给学生许多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为人处世道理 。冯老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份潇洒与大气 , 无论顺境抑或逆境 , 感觉他总能够以一种宽阔的胸怀去包容一切 。在本书最后付印之际 , 向冯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在日常生活中 , 师母彭超美女士也给予学生许多关心和帮助 , 在此衷心表示感谢 。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 , 特别要感谢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崇光教授和经济管理学院关桓达书记对我的关怀与鼓励 , 正是他们的鼓励给了 , 我许多压力和动力 。长期以来 , 经济管理学院和土地管理学院王雅鹏院长、张安录副院长、严奉宪副院长和李艳军副书记、王祥副院长给予了许多帮助 , 一直让我铭记于心 。此外 , 我也有幸得到学院众多老师的教导和帮助 , 他们是易法海教授、郑炎成教授、祁春节教授、陶建平教授、周德翼教授、曹明宏副教授、凌远云副教授、马文杰副教授、柳鹏程副教授等 。感谢华中农业大学后勤管理处张岳君处长 , 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彭开丽老师、陈曙老师、左雪锋老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