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

文章插图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佛教经典:全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 。
净土三经之一 。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 。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
基本介绍全名:佛说无量寿经
异名:大无量寿经、大经、双卷经 等
译者:曹魏康僧铠
卷数:二卷
地位:净土三经之一
其它译本:共十一个、存四失七
部分经文叙述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为大比丘众12000人及普贤、慈氏等诸大菩萨说法,谓过去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发四十八大愿,称:“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经漫长时期,积无量德行,在十劫前成佛,号“无量寿佛” 。光明寿命最尊第一 。其国土谓安乐净土,无量功德庄严,国中声闻、菩萨无数,讲堂、精舍、宫殿、楼观、宝树、宝池等均以七宝严饰,百味饮食随意而至,自然演出万种伎乐,皆是法音 。其国人等智慧高明,颜貌端庄,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皆能趋向佛之正道 。至于往生者有上辈、中辈、下辈之分 。彼国菩萨都得到一生补处(即隔一生而成佛),以观世音、大势至为上首 。最后释迦牟尼劝弥勒及诸天人等,备勤精进,不存怀疑,信心回向,便能在彼国七宝华中化生,等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障、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果乘、尊者仁性、尊者喜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 。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振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游于后园,讲武试艺 。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 。弃国财位,入山学道 。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 。舍珍妙衣,而着法服 。剃除鬚髮,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现五浊剎,随顺群生 。示有尘垢,沐浴金流 。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谐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 。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 。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 。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总摄魇界,动魔宫殿,众魔摄怖,莫不归伏 。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严护法城,开阐法门 。洗灌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入国分卫,护诸丰膳 。贮功德,示福田 。欲宣法,现欣笑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 。授菩萨记,成等正觉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消除诸漏,植众德本 。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 。譬如幻师,现众异像 。为男为女,无所不变 。本学明了,在意所为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 。无数佛土,皆悉普现 。未曾慢恣,愍伤众生 。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菩萨经典,究畅要妙,名称普至,道御十方 。无量诸佛,鹹共护念 。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大圣所立,而皆己立 。如来道化,各能宣布 。为诸菩萨,而作大师 。以甚深禅慧,开导众生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明了诸国,供养诸佛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 。坏裂魔网,解诸缠缚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于此化终,而现灭度 。亦无所作,亦无所有 。不起不灭,得平等法 。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 。诸根智慧,广普寂定 。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 。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 。入众言音,开化一切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兴大悲,愍众生 。演慈辩,授法眼 。杜三趣,开善门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 。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 。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 。如明镜净,影畅表里 。威容显耀,超绝无量 。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 。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无量亿劫,难值难见 。犹灵瑞华,时时乃出 。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 。慧见无碍,无能遏绝 。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忆百乾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阿难谛听!今为汝说!’对曰:‘唯然!愿乐欲闻!’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绽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 。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着,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讚曰:光颜巍巍,威神无极 。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 。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 。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 。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无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恆沙 。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 。譬如恆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剎土 。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衷,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 。幸佛信明,是我真证 。发愿于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 。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谓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 。”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己,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 。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 。其心寂静,志无所着 。一切世间,无能及者 。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 。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 。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 。菩萨闻已,修行比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 。”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总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繫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开化恆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地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 。其香普薰十方世界 。菩萨闻者,皆修佛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 。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宇,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宇,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闇,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量智,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佛谓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 。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 。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者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 。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 。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密,教人令行 。无央数劫,积功累德 。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剎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 。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人天,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西方,去此十万亿剎,其佛世界名曰安乐 。’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人 。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 。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 。亦无四时春夏秋冬,不寒不热,常和调适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 。’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阿难白佛:‘我不疑比法,但为将来众生,欲除其疑惑,故问斯义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 。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鹹共叹誉,亦复如是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 。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 。能如大目犍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总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 。譬如大海,深广无量 。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 。’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乾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独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黎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黎为叶,华果亦然;或水精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玛瑙为叶,华果亦然;或玛瑙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砗磲树,众宝为叶,华果亦然 。‘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精为条,珊瑚为叶,玛瑙为华,砗磲为实;或有宝树,白银为本,琉璃为茎,水精为枝,珊瑚为条,玛瑙为叶,砗磲为华,紫金为实;或有宝树,琉璃为本,水精为茎,珊瑚为枝,玛瑙为条,砗磲为叶,紫金为华,白银为实;或有宝树,水精为本,珊瑚为茎,玛瑙为枝、砗磲为条,紫金为叶,白银为华、琉璃为实;或有宝树,珊瑚为本,玛瑙为茎,砗磲为枝,紫金为条,白银为叶,琉璃为华,水精为实;或有宝树,玛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精为华,珊瑚为实;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华,玛瑙为实 。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準,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紫色光曜不可胜视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官商自然相和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 。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 。其声流布,偏诸佛国 。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 。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比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佛告阿难:‘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展转相胜千亿万倍 。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 。又其乐声,无非法音 。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 。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各皆一等 。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 。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 。其池岸上,有旃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 。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 。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 。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 。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 。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 。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 关于译本相传此经前后有汉译12种,除康僧铠译本外,现存的异译本有: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4卷;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2卷;唐菩提流支译《无量寿如来会》(即《大宝积经》第五会)2卷;北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寿庄严经》3卷 。有经录记载而现已缺本的有:东汉安世高译《无量寿经》2卷;魏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2卷;西晋竺法护译《无量寿经》2卷;东晋竺法力译《无量寿至尊等正觉经》1卷;南朝宋佛陀跋陀罗译《新无量寿经》2卷,宝云译《新无量寿经》2卷,昙摩蜜多译《新无量寿经》2卷 。《开元释教录》卷十四称:“此经前后经十一译,四本在藏、七本缺 。”加上后出的法贤译本,即所谓五存七缺的十二种译本 。但后人对此存疑颇多,认为是误将一经分属多位译者所致 。因此,有人认为此经前后仅五译,最多不过七译,其他纯系经录之误题 。此经另有胜友、施戒与智军合译的藏文本,收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 。此经梵本和各种译本内容语义不同,大致类似 。仅文字互有出入,如序分中来会的听众,康僧铠、支谦、菩提流支三译本有大比丘众12000人,支娄迦谶译本作大弟子众1250人、比丘尼500人、清信士7000人、清信女500人,法贤与藏译及梵本作32000人;康僧铠译本列菩萨众17名,菩提流支列13名,藏译和梵本仅列慈氏(弥勒),其他三译未列 。又如正宗分、流通分中的某些段落,各本也都稍有出入 。因而近世学者疑此经梵本原有数种异本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于1933年勘定《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本)为标準版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净土五经一论》中的《无量寿经》版本,已由民国时期夏莲居个人所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恢复为印光大师勘定的标準版本 。关于会集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无量寿经》有十二种译本,现存五种,康僧铠译本文辞详瞻、义理圆足,故古来高僧大德多以此译本为準,其他译本为参考,五种译本其实都有相对不足之处,在梵文原本已遗失的前提下,从宋代开始至今,有四位在家大德对该经进行了会集,希望会集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译本,发心虽好,只可惜是行不通的 。举例说明,假设读者对笔者翻译的缪勒译本不满意,会怎幺做呢?很简单,如果你英语较好,你会自己翻译;如果你英语不好,你会找一个你认为英语好的人来帮你翻译,这才是可行的方法 。而会集就好比又有甲乙两个人将缪勒译本翻译成汉语,你把甲乙和笔者的三种译文摊在桌上,在完全不看英文原文的前提下,凭自己的主观感觉,从甲的译文里挑一句,从乙的译文里挑一句,再从笔者的译文里挑一句,按照这种方法,拼凑出一种新译文,拼凑过程中觉得哪里不合适,再凭感觉做一些增减和修改 。这种会集行为,逻辑是荒谬的,方法是错误的,结果自然也是漏洞百出 。对照现存五种汉译本的逻辑结构和段落内容还可以发现,它们并非从同一个梵文本翻译而来,在这种背景下,依然强行予以会集,确实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而现在有些出家法师,却对这样的会集本推崇备至,照着这样的本子来讲经,这就好像老师拿着错误的教材来讲课一样,讲的再好,依然是错!《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持名念佛在十八愿,康僧铠译本中,愿文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念”字在汉语里,有两种意思:一是心念,思维意识层面的思念、忆念;二是口念,运用语言来诵念 。这里的“乃至十念”是哪种意思呢?善导大师两次注解了十八愿,《观念法门》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往生礼讚》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从上可以看出,善导大师认为“乃至十念”是口念佛号十声,至此以后,历代祖师均沿用了这个解释,而笔者根据经文对比认为,十八愿中的“念”,应该是心念的意思,指的是思维意识层面,但是笔者并不认为善导大师曲解了经文,而认为是一种善巧方便说,这一点会在后面持名念佛的论证部分予以分析说明 。现代学术界亦有和笔者持相同观点的,陈扬炯先生指出:念佛的“念”,又作“忆”,是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使忘失的精神作用 。汉译为“念”,从心,是很确切的,本就指的是心中的忆想活动 。”[2]在谈到十八愿时,陈先生认为:这里所说的“十念”,并没有说是口念佛名之“念”,说的是以观想念佛为主的念佛三昧之“念” 。[3]我们现在从经文中寻找依据 。在五种汉译本中,有一个翻译精确度最高的译本被长期忽略,那就是唐代菩提流志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蕅益大师非常认可这个译本,印光大师也赞其文理俱好 。在该译本中的愿文是: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 。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 。从“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可以看出是心念而非口念,笔者再次对照缪勒译本:O Bhagavat, if those beings who in immeasurable and innumerable Buddha countries, after they have heard my name, when I shall have obtained Bodhi, should direct their thought to be born in that Buddha country of mine, and should for that purpose bring their stock of merit to maturity, if these should not be born in that Buddha country, even those who have only ten times repeated the thought (of that Buddha country), barring always those beings who have committed the (five) Anantarya sins, and who have caused an obstruction and abuse of the good Law, then may I not obtain the highest perfect knowledge.[4]汉语译文:世尊啊!无量无边、不可胜数的佛国众生,在我证得菩提之后,闻我名号,以圆满修德为目的而愿生我国,这样的想法即使只重複十次,若不能往生到我的佛国,我就不取无上正觉,除非他们犯了五逆之罪或诽谤正法 。从译文中明显看出,“乃至十念”是“这样的想法即使只重複十次”,是在思维层面的,并不是口念名号 。“for that purpose bring their stock of merit to maturity”,笔者将其译为:“以圆满修德为目的”,我们往生的目的,就是去圆满自己的修德,好开显出自身的性德,然后去普度众生 。所以净土宗与神教是有本质区别的,你去极乐,不是去享福,而是要在那里精进修行的,这点和天堂的终极享乐主义思想完全不同 。再看一下十八愿的成就文,康僧铠译本中是: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菩提流志译本是:何以故?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除五无间、诽毁正法及谤圣者 。缪勒译本中,成就文是:And why? Because all beings who hear the name of the blessed Amitabha, and having heared it, raise their thought with joyful longing, even for once only, will not turn away again from the highest perfect knowledge.[5]汉语译为:为什幺呢?因为所有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的众生,听到后生起欣喜渴望之心,即使只有一念,他们就将不再退转于无上正觉 。如上,从十八愿及其成就文中可以得知,只要你真心信仰,全盘接受弥陀无条件的摄生之愿,就可以往生 。要说明的是,比较几种译本,并不是为了比较翻译的好坏优劣,只是在我们无力阅读梵文原本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方法而已,通过比较,可以更清晰的显现经文的原意,而你明白原意后再去返视各个译本,就发现无论哪位大师,翻译的都很好,都做到了佛法义理与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只是某些地方,不再是我们原先理解的意思而已 。四十八愿—愿名依据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无量寿经义疏》01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02不更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03身真金色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04形色相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05宿命智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06天眼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07天耳普闻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08他心悉知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09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0不贪计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11住定证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12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3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14声闻无数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总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15随愿修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不闻恶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17诸佛称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18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欲生果遂愿 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繫念我国,植众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21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22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恆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供养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 。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24供具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 。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25演说妙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26那罗延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27一切严净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28道树高显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29诵经得慧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30慧辩无限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31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宝香妙严愿 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蒙光柔软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体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闻名得忍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35脱离女身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 。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36常修梵行愿37天人致敬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 。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衣服随念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 。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 。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39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40树中现剎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意,于宝树中,皆悉照见 。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诸根无缺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42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闻名得福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4修行具德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5普等三昧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6随愿闻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7闻名不退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48得三法忍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摄生三愿(一)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本愿摄受自力修行者,在摄生三愿中难度最大,但成效最高,肯定是上品往生,而且多为上品上生,在“信愿行”三资粮中,偏重于愿 。本愿修行对应三辈往生的上辈往生 。愿文里的发菩提心,有两种解释,一是依照大乘通途,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二是真信、切愿、念佛愿生西方的菩提心,因为信愿持名本身具足了大乘五菩提心 。所以虽与大乘通途菩提心的表现形式与具体说法有些差异,但在实质上却是一样的 。愿文里的修诸功德,指的是修行菩萨六度万行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二)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繫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本愿摄受自他二力修行者,在“信愿行”三资粮中,偏重于行 。本愿修行对应三辈往生的中辈往生,往生品位从上品中生到中品下生 。愿文的植诸德本,指的是《观无量寿经》中开示的净业三福 。本愿是自他二力念佛、修净业三福,求弥陀感应的传统修法,比较符合国人的思想性格和对佛法的认知,因此为多数修行者所践行 。但本愿有三个盲点要指出:一是不知道要念多少佛号、修多少福德回向才够往生的,没有量化的标準,宜导致信心不足;二是如信心不足,就有不能往生或往生到边地疑城的可能;三是不可执着于求感应,否则修行易出偏差 。(三)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本愿摄受他力修行者,在“信愿行”三资粮中,偏重于信 。本愿修行对应三辈往生的下辈往生,往生品位从上品下生到下品下生 。十八愿是弥陀本愿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愿,不要求修六度万行和净业三福,只要求至心信乐称佛名号,乃至十念,即可往生 。十八愿与《观无量寿经》中流通分付嘱文“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和《阿弥陀经》中的持名念佛,三者遥相呼应,通过“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为纽带,将净土三经紧密联繫在一起 。有三位历史人物与十八愿有密切关係,他们分别是中国善导、日本源空和亲鸾 。唐朝的善导大师(618-681),是净土宗二祖,也是净土宗实际创立者 。大师认为净土宗是顿教,往生凭藉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信心是正因,持名是正行,但大师推崇十八愿他力的同时,并没有排斥净土宗的其他修法和其他宗派的修法,同时也强调了内因的修炼是自力和内因外缘具足的重要性 。可以说,大师的思想是偏重他力,不废自力 。大师提出九品往生皆是凡夫,凡夫可入报土,并依据众生生前的善恶和修行而决定其往生品位的高下 。日本的源空(号法然,1133-1212年)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源空继承了善导大师的理论体系,但做了较大的改动 。源空排除称名念佛以外的诸行,即只依十八愿,排斥净土宗的其他修法和其他宗派修法,这不仅与善导大师的思想有区别,亦不符合大乘佛法包容的理念 。源空的思想是全靠他力,排斥自力 。在九品往生的品位上,源空是根据念佛的深浅或数量多少,来决定品位的高下,这点与善导大师也不同 。日本的亲鸾(1173-1262)创立了日本净土真宗 。亲鸾对源空的思想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信心”并非自我修持的成佛内因,而是阿弥陀佛赐予的,从而在“信愿行”三资粮中排除了愿和行,只保留了信,神化了弥陀佛,建立了一种上帝崇拜式的弥陀信仰,往生超越三辈九品而直取佛果,等同弥勒,位同如来 。真宗符合了人们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天性,其说词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诱惑性,如此虽有吸引部分信众求生净土的现实利益,但却也造成毁坏佛法的无边过失;其虽抓住了净土宗核心因素——信心,但依其理论生起的宗教激情式信心却难以维持长久(除非宿世善根极其深厚者) 。日本人误解了善导大师的思想,学人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当时日本文化的落后造成了中日两国间较大的文化断层和差异;二是日本民族本身就是一个祭拜心理非常强烈的民族 。因此理解上出现偏颇、断章取义和把阿弥陀佛神化成救世主一样,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净土宗是释迦牟尼佛开示的特异方便法门,但它也不能有悖大乘佛法的原理,以一个宗派的思想取代整体佛教义理是偏激和错误的 。海外影响此经传到日本后,影响甚大 。法相宗善珠亦作书以释此经 。日本净土宗开创者源空、净土真宗创立者亲鸾更是专依此经,发挥他力易行的宗义,弘传盛况空前 。19世纪中,在尼泊尔发现此经梵本 。马克斯·缪勒和南条文雄将本经与《阿弥陀经》彙编为《佛说无量寿经梵文和译支那译五译对照》于1882年刊行 。后又译为英文,收于1894年出版的《东方圣书》第49卷 。先后有南条文雄、荻原云来、椎尾辨匡、河口慧海、寺本婉雅、青木文教、中村元等人依据梵、藏、汉文本译出多种日译本 。其中荻原云来和河口慧海的译本均编入《梵藏和英合璧净土三部经》(《净土宗全书》别卷)中 。注疏现存主要有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2卷,吉藏《无量寿经义疏》1卷;清彭际清《无量寿经起信论》3卷 。新罗憬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3卷,玄一《无量寿经记》(上卷残存,下卷已失),元晓《无量寿经疏》1卷 。日本有源空《无量寿经释》1卷,了慧《无量寿经钞》7卷,圣聪《无量寿经直谈要注记》24卷,道隐《无量寿经甄解》18卷,西吟《无量寿经显宗疏》10卷等 。此外,现已佚失的重要注疏尚有灵裕、知玄、法位、圆测、大贤、义寂、寂证的注疏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