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牡丹( 二 )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落叶小灌木,高1-1.5米;二回三出複叶,小叶常3-5裂;初夏开白色、红色或紫色花,花单生大型;雌蕊生于肉质花盘上,密被细毛 。紫斑牡丹(变种)紫斑牡丹(变种)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papaveracea (Andrews) Kerner与牡丹的区别:花瓣内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块 。叶为二至三回羽状複叶,小叶不分裂,稀不等2-4浅裂 。花大,花瓣白色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区) 。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 。在甘肃、青海等地有栽培 。根皮供药用,称“丹皮”;为镇痉药,能凉血散瘀,治中风、腹痛等症 。矮牡丹(变种)矮牡丹(变种):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spontanea Rehder与牡丹的区别:叶背面和叶轴均生短柔毛,顶生小叶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4-6厘米,宽3.5-4.5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再浅裂 。产自中国陕西延安 。生山坡疏林中 。 植物变异株型直立型: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 。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cm,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cm,高者达1m以上 。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
疏散型: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长,较软 。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
开张型: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cm,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cm 。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
矮生型: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cm,一般五年生株高15cm高左右 。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
独乾型: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cm 。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 。如“十八号”等 。
根系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 。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 。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 。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直根型: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麵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 。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 。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
坡根型: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 。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
中间型: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麵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cm,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
叶柄牡丹的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cm,短者不过10cm;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胚芽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 。牡丹以鳞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花芽: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 。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乾枯回缩一段 。着生在乾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 。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