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席饭,农家一年粮:慈禧御膳一顿要吃一百多道菜?

说到皇帝的御膳,也就是吃饭的问题,清代皇帝吃饭的记载是最多最详细的,朕们每天早晚两餐,上午6点到时点进早餐,中午1点左右进晚餐 。除了这两顿正餐之外,一般晚上6点左右还要进晚点,其它还有各种小吃和酒膳,没有固定时间,想吃就随时点 。皇帝吃饭,每顿都会开列清单:饭茶名目,哪位厨师承办,用什么样的盘碟盛装,谁负责进呈,吃饭的时间、地点,用什么样的桌子碗筷等等,都一一写在清单上,以便出了差错有人负责 。
皇帝每天吃些什么饭菜,清朝的档案上都有明确的记载 。如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一,清高宗的晚膳单:万岁爷重华宫正谊明道东暖阁进晚膳,用洋漆花膳桌摆 。燕窝鸡丝香蕈丝火熏丝白菜丝饷平安果一品,红潮水碗;续八仙一品,燕窝鸭子火熏片,片子白菜鸡翅肚子香蕈,合此二品,张安官做……共有28碗 。仅从这两品菜中,光看这些菜名,真是红红翠翠,活色生香,不愧是皇家的御膳 。相比《红楼梦》中的“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热腾腾碧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贾府的这些菜无论从用料,还是从工艺的繁复程度等方面来看,简直是全方位的没有相比性了 。
不过,按清朝的制度,皇帝和太后都可以吃100样菜的,这里乾隆皇帝只有28碗,也实在算是“廉政节约”了吧 。
慈禧太后掌权以后,用膳制度就有所“改革”,当然,她老人家“改革”的方向不是勤俭节约、删繁就简,而是“删俭就奢”,更加奢侈繁杂,怎么高大尚怎么来 。慈禧掌权将近50年,她平时用膳的标准是每顿饭都要达到百种以上,而且常常超标准配备,菜品还不准重复 。慈禧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厨师,又从各地采办“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做成全国最好的名菜、名点,以供其享用 。她还有一点和其列祖列过宗不同,她吃饭不固定某个地方,而是随兴所至,常常临时决定地点 。有一次,她看戏看到兴头上,不愿回宫,就要在宫外用膳 。她让太监们用食盒把饭菜从宫内做好端来,共计150种菜,每个太监可端6只碗碟,约需25名太监,另外还有两小桌各式果品,再加上专门摆放桌椅饭菜的太监,总共不下50人,可谓是声势浩大,排场是登峰造极 。还有一次,慈禧太后乘火车去奉天,用了整整四节车厢作为她的御膳房,有炉灶50座、厨役100人,洗菜、切菜的人更多,每次正餐都要做100样菜,还要另备100种果品点心 。
其实,百把种菜中有一些是做样子的,如有的菜做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呈龙凤之形,或显“寿”“万寿无疆”字样,以示祝福和吉利,主要是为了讨老佛爷开心 。每顿饭百把样菜,摆在桌子上一大片,就是大肚汉也吃不下,所以每顿吃剩下的菜,都分别赐于皇子、嫔妃、臣下、宫女和太监、卫士等人食用,倘若能有幸分到一杯半盏的残汤剩羹,便觉得是满脸风光,深感皇恩浩荡了 。
那么,慈禧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菜呢?曾经给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写道:“中国皇帝的尊严,仅次于天,自然穷奢极侈……”也就是说,这些饭菜可不是简单的饭菜,这代表着帝王权势的尊严,要的就是这种威势,说到底也是一种政治需要,所以也就“无所用其顾惜也” 。
这种御膳的开支是极其惊人的,帝后一天的饭菜费用可供五千农民吃一天,这正所谓是“皇帝一席饭,农家一年粮”,当然,这些巨大的开支最终都转嫁到小老百姓头上了 。由此来看,从这些御膳的袅袅香气中,隐隐也透出一个王朝腐败糜烂、日薄西山、余日无多的气息 。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慈禧太后排场过后,便是她的落难之日 。光绪十六年,八国联军杀进了北京城,她仓皇西逃,一路上喝溪水,吃小米粥,啃冷馍,如此的“御膳”也算是寒酸到了极点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在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之下,慈禧太后的“御膳改革”总算是扭转了方向,暂时走向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方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