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妃制度

文章插图
清朝后妃制度【清朝后妃制度】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 。在清朝,将皇后之下的妃嫔分为七等级,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寝的宫女) 。
基本介绍中文名:清朝后妃制度
颁布时间:顺治十五年(1658)
有效执行:康熙之后后典制完善
相关典籍:《清史稿·后妃传》
后宫之主 :皇后
等级君主皇后储君皇太子妃内命妇皇贵妃(地位相当于皇太子妃)贵妃(地位相当于亲王妃)妃(地位相当于世子妃)嫔(地位相当于郡王妃)贵人常在答应外命妇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长子妃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不入八分镇国公夫人不入八分辅国公夫人镇国将军夫人(正一品)辅国将军夫人(正二品)奉国将军夫人(正三品)奉恩将军夫人(正四品)历史沿革后金时期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 。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 。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 。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已册立了中宫福晋、西宫福晋(具体何人不详)的皇太极,选择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为东宫福晋 。第二年,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皇太极第六女 。天聪九年(1635年),生皇太极第九女 。同年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其后事迹不详 。《清史稿·后妃传》中,未提及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改嫁他人之事 。其后,皇太极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 。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採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 。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 。此外还有女官 。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 。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鹹福宫、储秀宫 。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清中、后期嘉庆帝逝世后,道光帝对父亲嘉庆帝的遗孀、诸位庶母晋尊升位,例如:如妃晋尊为皇考如贵妃、安常在晋尊为皇考安嫔 。此后,先朝妃嫔晋尊升位,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 。此惯例延续至清末 。同时,道光帝的多位妃嫔降位在清朝诸帝后宫比较少见,如彤贵妃连降三级亦是罕见 。晚清时,同治帝、光绪帝的后妃人数与前朝相比大为减少 。同治帝仅一后四妃,光绪帝仅一后二妃 。历代后妃人数每个皇帝的妃嫔数目有很大差异:康熙皇帝拥有后宫嫔妃等79人,而光绪皇帝只有一后二妃三人 。下面是清朝12帝后妃数: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鹹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后124423243111(有争议)妃子151315362326121613421(有争议)清朝后妃数目初看似乎不符合规定数目,但这是由于有后妃逝世,其他后宫女子可以进位补上,加上后世对已经逝世的妃嫔的追封,才导致最终数目大于规定数目 。先朝妃嫔在紫禁城内的隆宗门外,坐落一组以慈宁宫为主体的建筑群 。有人把它称做紫禁城中的寡妇院 。因为这里原主人便是先皇的后、嫔、妃们 。她们当中主要是通过选秀女而入宫的 。明清两代皇帝虽不象唐代“后宫佳丽三千”,但人数并不算少 。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东西六宫 。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 。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欢笑无缘,只有在“红颜暗老白髮新”的清寡单调的生活中了此一生 。慈宁宫偶尔也有欢乐,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只有这时清王朝的遗孀们济济一堂,饮酒作乐 。但这样的活动毕竟一年只有几天 。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多,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试图从那虚无缥缈的佛界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寄託 。选妃过程第一步是选秀女 。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 。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 。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 。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 。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 。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 。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 。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 。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 。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 。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 。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 。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 。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 。继以镶黄之满、蒙、汉 。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 。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 。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 。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 。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 。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 。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 。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 。素谓之排车 。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 。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 。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 。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 。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 。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 。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 。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 。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 。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 。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 。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 。顺治帝就废过顺治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 。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製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 。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 。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 。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 。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 。“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 。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 。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 。即便是因为残疾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也要经过各旗层层上报,最后由本旗都统呈报给户部,再上奏皇帝认可后,才能免选 。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报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 。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 。这算是第一次挑选 。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 。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 。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 。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 。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 。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 。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 。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複选,而记名期已过,那幺,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 。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繫 。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后妃朝服朝褂(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朝褂,按《大清会典》规定,有三种款式,均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 。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 。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帨、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华美绝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