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文科“虽然无用但有价值”了 创意美术中国之最教学反思( 七 )


这些难以为“国家”(权力领域)和“市场”(财富领域)所吸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 , 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问题形成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俯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主要人文社会学科的话语而察觉 。
《大学》(College 1927)剧照 。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主要人文社会学科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答案就是“价值” 。“何为价值”这一问题 , 正是19世纪后半以降形成的“文科”最为关心的根本问题 。某种意义上 , “价值”也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问题 , 因此可以说对于形成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整体而言都是最为根本的问题 。就社会而言 , “神”是价值的绝对来源这一信仰崩塌 , 相对性成为一种自明原理 。因此“何为价值”也成为以这样的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文科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 。
换言之 , “价值”的相对化 , 正是“文科”得以形成的前提 。如果某个绝对的价值尺度永远存在 , 那么批评这一价值、创造新的价值 , 就只能被视为异端 。如果为神服务、为国王服务、为绝对的神圣性服务是永恒不变的价值 , 那么人的生存就只需要追求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即可 。至少在理念上 , 人们曾经对古罗马帝国的皇帝 , 或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上帝深信不疑 , 把他们当作万物的绝对和永恒的价值标准 。但这些曾被相信是绝对且永恒的价值尺度 , 都在世俗化的进程中一一崩塌 , 近代社会在数量更多且始终流动不定的价值尺度之间漂移 。
人文社会科学多种多样的知识活动 , 究其本质 , 正是作为追问、观察、分析、批评、创造这些多数且流动的“价值”的视角及方法 , 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逐渐成型的 。明确显示出这一事实的 , 是同一时期新康德学派在从哲学、历史学到社会学诸多领域的巨大影响 。除了追问“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马克思主义 , 新康德学派是对“文科”的确立影响最大的知识范式 。
李凯尔特(Heinrich John Rickert , 1863―1936) , 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 , 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 , 文德尔班的学生 。
新康德学派 , 特别是其中被称为“西南德意志学派”的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不懈探究的问题 , 是在同时代自然科学式的合理性与近代产业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 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能有怎样的存在意义 。文德尔班主张“科学”分为两种 , “自然科学”是确立法则的科学 , 而“历史科学”是个性记述式的科学 。这里导入了“理科即确立法则的科学”对“文科即个性记述式的科学”的二元对立模式 。所谓“确立法则” , 是指从观察的对象之中发现总是一致的形式或法则 。而“个性记述” , 是指对历史上只发生一次的个别事象进行记述 。当时“科学”概念往往被认为只限定于自然科学 , 而文德尔班则认为“科学”中含有“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这两种互不相同的概念 。
与之不同 , 李凯尔特更为重视“文化”概念 , 用“文化科学”而不是“历史科学”来定义人文社会学科 , 他认为“价值即文化”的追问是人文社会学科的根本 , “文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对“价值”的探究 。而在20世纪的社会科学中将这一认识发扬光大的 , 是马克斯·韦伯 。如上文所述 , 韦伯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 为什么曾经有着价值理性取向的行为 , 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自我发展之中变得只剩下工具理性这一取向了 。他质疑的是现代社会中结构性的“价值”空心化问题 。在这一讨论背后 , 可以看到创造价值的文科(人文学)与完成目的的理科(工学)之间的纠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