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茶楼品牌简介,茶馆的简介( 三 )


5.效益的社会性
当然,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茶艺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茶艺行业的特殊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要强调其社会效益 。茶艺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茶艺馆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茶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同时,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促进茶艺馆经济效益的提高 。
6.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茶艺馆尽管规模不大,但对其经营管理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茶艺馆的经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繁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茶艺馆的功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茶馆的简介

茶馆茶楼品牌简介,茶馆的简介

文章插图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 。追其历史,十分悠久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 。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 。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 。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 。
川派茶馆
在以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为特征的巴蜀文化影响下,成都茶馆是一个地域特点十分突出的类型 。在史料记载中,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 。早在民国初期,成都茶馆已达454家,居四川之最,是历来茶馆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空间格局和服务方式方面,成都茶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自改革开放后,成都茶馆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其发展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革: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公私合营,让成都茶馆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成都人泡茶馆的习惯并没有多少改变,茶馆中的茶客人数始终没有萎缩 。成都茶馆的恢复期,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大批传统老茶馆开门迎客,很快,茶馆数量恢复到600余家 。这一时期的成都茶馆,其空间格局仍旧延续了早期茶馆的“当街铺”、“巷中寺”、“河畔棚”、“树间地”的老传统 。茶馆内,最具代表性的摆设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碗、紫铜壶和老虎灶 。在茶馆中服务的堂倌都是掺茶“茶博士”,个个身怀绝技,这是成都茶馆最具特色的服务形式 。在茶馆中,所提供的是单一的花茶 。在四川,具有 商务功能的都市茶馆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 。1995年前后,在“圣淘沙”、“耕读园”、“绿茗”等一批茶馆在成都相继开业 。1996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在成都成立时,成都现代化的茶馆已接近百家 。与传统茶馆不同,这些茶馆从露天进入室内,不再延续茶馆的敞开式风格,改铺舍为茶楼,室内装饰一改传统茶馆的简朴而趋向豪华,陈设多聚西式风格,除法式藤椅外,许多茶馆摆上了钢琴 。茶馆所提供的茶水不再局限于花茶 。此时,茶艺表演也开始在成都出现 。成都市还成立了茶艺队,在各大茶馆演出,茶艺之风盛行 。但好景不长,此后的两三年时间,传统的麻将席卷了几乎所有的成都茶馆,茶艺在茶馆中趋向沉寂 。20世纪末,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外来资本的引入和宾馆酒楼的兴起,成都茶馆发展开始趋向于多元化 。一些适于茶馆经营的主题文化如盐道文化、藏文化、集邮文化等走进茶馆,同时,棋牌、足浴、桑拿等经营项目也被引入茶馆 。2001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开始策划以茶艺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通过茶艺比赛和茶馆评选,挖掘和推广茶文化,指导茶馆发展,抵制不良现象,助推茶馆业良性发展 。2008年,成都茶馆数量较2001年翻了一番,达6000家,其中单纯售卖茶水的茶馆占30%,“棋牌茶馆”近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