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 。1662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
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凝聚了上自康熙皇帝下至满汉军政大臣们的群体智慧和不懈努力 。经过历史的检验,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都能为我们最终和平统一台湾提供有益的启迪 。
网络配图
一、寻求政治和平解决的策略与得失
1、清政府与台湾郑氏集团和谈的根本分歧
寻求政治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力争通过谈判方式实现统一,是清政府统一台湾的基本策略之一 。在清政府与台湾郑氏集团的一系列和谈中,尽管有各式各样的讨价还价和利益冲突,但其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 。
2、清政府政治和谈策略的得失
清政府在统一台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将以和谈方式统一作为对台基本策略,清政府为和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显示了充分的诚意,也作出过重大让步 。但前9次和谈都失败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究其原因,除了郑氏集团坚持分裂、反对统一的客观因素之外,从清政府主观上讲,主要失误在于其和谈策略缺乏足以对郑氏集团形成威胁的军事实力做后盾 。
在统一过程中,清政府针对郑氏集团高层决策者的和谈策略虽屡遭挫折,但其以郑氏集团中下层尤其是郑军广大官兵为主要对象的招降措施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后有二十万郑军官兵和文职人员向清政府投诚,分化了郑氏集团的内部关系,瓦解了其社会基础,削弱了其军事实力,并促使台湾的军心民心发生了倾向清政府、倾向统一的变化,为最后的统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
二、禁海迁界的经济封锁策略
1、清政府对台湾郑氏集团的经济封锁措施
清政府的经济封锁措施包括实施海禁和迁界移民,目的在于断绝郑氏集团粮饷和军用物资的供给,坐困郑氏集团,令其不战而降 。所谓“禁海”,就是严禁一切船只出海贸易、捕鱼 。这既包括中国与外国间的国际贸易,也包括大陆各港口间的国内贸易 。“迁界移民”是“禁海”的扩大和补充,是更加彻底地切断海内外经济联系的封锁措施 。清政府的目的就是利用这样一个隔离带来彻底隔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经济联系,使其既不能与大陆进行贸易活动,获取大陆的商品和军用物资,又无法向沿海居民征收粮饷,从而在经济上完全陷入困境 。
网络配图
2、清政府经济封锁策略的得失
清政府对郑氏集团实施经济封锁,力图从经济上削弱、打跨郑氏集团,迫其就范,实现统一,从战略上看是可取的 。其实施的封锁措施也确实多次使郑氏集团陷入经济困境 。但是,单纯的陆上封锁策略使清政府的经济封锁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清政府的经济封锁策略是消极保守的 。从总的情况看,清政府对台湾郑氏集团的经济封锁失大于得,弊大于利,这是由于其在封锁策略和封锁措施两方面的失误造成的 。在封锁策略上,清政府实行单纯的陆上封锁,没有采取任何海上封锁行动,以构成全面的海陆联合封锁,因而对以台湾岛为根据地,具有较强海上生存能力的郑氏集团所产生的封锁作用是有限的 。从封锁措施来看,清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禁海迁界的措施,不考虑这些措施会给沿海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没有认真做好善后安置工作,以尽量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其短期后果是,清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在沿海百姓中失去民心;其深远影响是,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使我国封建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
- 300年前康熙未能收到的一封信
- 康熙皇帝盛赞郑成功是明朝忠臣:并非乱臣贼子
- 战国时期的燕国居然成为秦始皇统一的帮凶
- 雍正继位之谜:为何康熙欲要传位给他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却为何不侵占印度
- 企业内部统一的移动平台,实现安全高效的业务移动化
- 秦国为何在统一之后突然变成暴秦变暴政的原因是什么
- 康熙年间八旗旗主是谁曹寅与康熙有何关联
- 刘备为什么不能像刘秀统一天下因为情商低?
- 十三爷胤祥没有十年圈禁但康熙认为他不忠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