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戴恩勇等着 物流战略与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戴恩勇等着 物流战略与规划

文章插图
物流战略与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戴恩勇等着)【清华大学出版社戴恩勇等着 物流战略与规划】《物流战略与规划》是2014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作者是戴恩勇、江泽智、阳晓湖 。
基本介绍书名:物流战略与规划
作者:戴恩勇、江泽智、阳晓湖
ISBN:9787302355212
类别:物流管理
页数:496
定价:58元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内容简介本书以物流规划为主线 , 在吸收物流管理领域近年来新成果的基础上 , 系统阐述了物流战略、绿色物流战略、物流规划、物流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综合运输系统规划、配送中心规划、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供应链一体化设计、物流运营管理系统规划等内容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新颖、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 既可供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 , 也可供其他管理类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物流专业人士参考 。由于本教材内容篇幅较大 , 根据课时要求 , 可选取核心章节进行教学 。前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环境中 , 物流无疑成为组织急欲抓住的新的利润源泉 。但在众多企业对之趋之若鹜、一哄而上时 ,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 企业应该首先树立明确的现代物流理念 , 建立物流战略思想 , 并辅之以合适的运作模式 , 才能发挥出物流的巨大潜力 。“十一五”时期 , 我国的物流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0年 ,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7.8% , 比“十一五”降低0.5个百分点 , 等于增加了近2000亿元的经济效益 。2012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为11%和13% , 低于2011年12%和14%的增速 。因此 , “十二五”时期作为兼具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属性的现代物流业 ,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 “经济动脉”的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 成为“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和有力保障 , 物流业自身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迎来升级发展的战略新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 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空前激烈的竞争局面 , 面对如此错综複杂、市场高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 企业通过整合内部外部资源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 但企业很少认识到物流的战略作用 , 物流重要的商业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利用或认同 。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 为物流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 使物流成为一个真正的战略问题 , 并把物流推向了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 , 着眼于长远 , 于是物流本身战略性发展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国的企业必须重视物流战略的规划与设计 , 确立了企业设计物流战略的框架 , 制定企业物流的战略目标 。要做好企业的物流战略规划与管理必须把物流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 , 对企业物流战略进行规划与设计 。战略与规划密切相关 , 制订规划时往往都要把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战略目标作为规划目标 , 而一定时期内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必须以对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控制作用的规划为基础 。从管理职能划分战略与规划都同属计画的範畴 。在物流系统管理中可以这样来划分规划的层次:以确认系统的社会和历史使命 , 明确係统目标 , 制订系统的发展战略和系统的总体方案 , 着眼于系统发展的长期的、总体的、全面的规划被称之为战略规划;相对于战略规划这一长期的决策研究 , 运作系统规划可认为是一个关于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的决策研究 , 着力解决的是一个为落实和实现战略规划要求的物流运作系统 。而与物流运作系统相配套的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是有效组织系统运作的基础 , 本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编着的 。目录第1章物流战略概述 11.1物流概述 11.1.1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11.1.2物流功能及其特徵 91.1.3物流与其他领域的关係 131.1.4物流的作用 181.1.5物流的全球化 211.1.6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281.2物流战略概述 311.2.1战略概述 311.2.2物流战略概述 321.2.3物流战略目标 371.2.4物流战略的类型 381.2.5物流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係 391.3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战略管理 391.3.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401.3.2物流战略管理概述 441.3.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战略管理 46本章小结 53思考与练习 53第2章绿色物流战略 542.1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物流 542.1.1可持续发展理论 542.1.2绿色物流 562.1.3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622.2绿色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 652.2.1绿色物流系统 662.2.2企业绿色物流系统发展模式 712.2.3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模式 722.2.4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循环物流系统运行模式 752.3绿色物流系统及主要发展战略 762.4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措施 832.4.1绿色物流发展的巨观措施 832.4.2绿色物流发展的中观措施 872.4.3绿色物流发展的微观措施 89本章小结 92思考与练习 92第3章物流规划概述 933.1系统与物流系统 933.1.1系统的含义 933.1.2物流系统的含义 973.1.3物流系统分析 1053.2物流规划 1133.2.1规划的含义 1133.2.2物流规划的含义 1173.2.3物流规划的内容 1183.2.4物流规划的指导原则 1193.2.5物流规划的意义 1213.2.6我国物流规划发展现状及方向 1223.3物流规划体系 1253.3.1物流系统空间布局规划 1253.3.2物流节点规模规划 1283.3.3物流节点间物流通道规划 1303.3.4物流库存管理与规划 1323.3.4物流运营管理体系规划 1323.3.5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134本章小结 140思考与练习 140第4章物流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 1414.1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基础 1414.1.1物流系统规划理论早期研究 1414.1.2物流客户服务理论 1654.2物流系统规划方法 1744.2.1物流系统规划选址方法 1744.2.2运输网路规划设计方法 1884.2.3设施最佳化布置方法 198 4.2.4物流通道规划方法 2204.2.5物流预测方法 229本章小结 241思考与练习 242第5章物流园区规划 2435.1物流园区概述 2435.1.1物流园区的内涵 2435.1.2物流园区的作用 2455.1.3物流园区的形成与发展 2475.2物流园区规划概述 2495.2.1物流园区规划的概念 2495.2.2物流园区规划的意义和总体原则 2495.2.3物流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2515.2.4国外物流园区规划经验总结 2535.3物流园区规划系统分析 2565.3.1物流园区规划的需求分析 2575.3.2物流园区规划的政策分析 2595.3.3物流园区规划的运作分析 2615.3.4物流园区规划的赢利分析 2645.4物流园区总体规划 2655.4.1物流园区用地规模 2655.4.2物流园区功能分析 2715.4.3物流园区总体布局规划 2745.4.4物流园区路网系统规划 2795.4.5物流园区绿地系统布局规划 2835.4.6物流园区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2855.5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 2885.5.1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功能 2895.5.2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 290本章小结 295思考与练习 296第6章物流综合运输系统规划 2976.1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2976.1.1交通运输系统 2976.1.2综合运输的含义 2996.1.3综合运输与物流的关係 3016.1.4综合运输系统的构成 3036.2综合运输网路规划 3076.2.1综合运输网路概述 3076.2.2综合运输网路结构分析 3106.2.3综合运输网路组成元素 3136.2.4综合运输网路描述模型 3156.2.5综合运输网路存储方法 3206.2.6综合运输网路系统构建 330本章小结 331思考与练习 331第7章配送中心规划 3327.1配送中心概述 3327.1.1配送的基本概念 3327.1.2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 3377.1.3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3437.2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3457.2.1影响配送中心规模的因素 3457.2.2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确定方法 3467.2.3配送中心进出货区规模确定 3497.2.4配送中心仓储区规模确定 349 7.2.5配送中心拣货区规模确定 3517.3配送中心选址 3527.3.1配送中心选址的传统方法 3527.3.2传统选址方法与模糊AHP方法的比较 3567.3.3基于模糊AHP的配送中心选址评价 3587.4配送中设施布置规划 3637.4.1配送中心设施布置主要流程 3647.4.2作业区域关联性分析 3667.4.3基于图形建构法的配送中心设施布置 3687.5配送中心存储策略 3737.5.1储位规划与管理方法概述 3737.5.2分区拣货问题分析 3757.5.3储位规划模型及算法 3797.6拣货路径规划 3847.6.1启发式路径策略 3847.6.2拣货系统的VRP问题研究 3877.6.3求解VRP的主要算法 390本章小结 392思考与练习 392第8章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3938.1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3938.1.1物流信息的概念 3938.1.2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3958.1.3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流分析 3998.1.4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4018.2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4028.2.1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的原则 4038.2.2物流信息系统网路 4038.2.3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4048.2.4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4068.3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 4078.3.1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点 4078.3.2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步骤 4088.3.3物流信息编码的方法 4098.3.4主要开发技术路线 4108.4自动识别系统 4158.4.1自动识别系统的类别和作用 4158.4.2条形码技术 4168.5库存信息管理 4228.5.1库存的内容及分类 4228.5.2库存信息及其管理 423本章小结 425思考与练习 425第9章供应链一体化设计 4269.1供应链一体化概述 4269.1.1供应链一体化的概念和实现基础 4269.1.2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4369.1.3供应链一体化框架 4489.2流程一体化规划 4499.2.1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概念 4499.2.2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特徵 4509.2.3企业流程再造(BPR) 4519.2.4供应链流程一体化的特徵 4529.2.5供应链流程一体化规划模型 4549.3物流一体化规划 4589.3.1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构成 458 9.3.2生产延迟规划 4589.3.3库存的集中战略 4609.3.4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规划 4629.3.5物流一体化战略的影响因素 4669.3.6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选择 4709.4供应链信息一体化规划 4719.4.1供应链中的信息 4719.4.2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的目标 4729.4.3供应链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框架 474本章小结 486思考与练习 486第10章物流运营管理系统规划 48710.1物流运营管理系统概述 487103.1.1运营系统的概念 48710.1.2物流运营模式 48910.2物流运营网路协同规划 49410.2.1物流运营网路协同的运作方式 49410.2.2物流运营网路的协同效能 49710.2.3物流效率均衡的协同 50010.3物流服务行销系统规划 50210.3.1物流服务行销的内涵 50310.3.2物流行销模式基本结构 51010.5物流运营效率评价系统规划 51810.4.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概述 51810.4.2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简介 52010.4.3物流企业运营效率的DEA评价 525本章小结 527思考与练习 528参考文献 529样章第1章物流战略概述【学习目标】学完本章之后 , 你应该能够:l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功能及特徵 。l掌握物战略的基本概念 。l掌握物流战略的基本概念 。l熟悉物流战略的目标及类型 。l掌握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l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 。l掌握物流战略管理的基本内涵 。l熟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战略管理战略分析与实施策略 。l熟悉物流战略规划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 , 物流活动的技术手段、组织形式等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 物流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 时至今日 , 物流己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产业 , 正在全球範围内迅速发展 。在国际上 ,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 其发展程度不仅对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产生着普遍影响 , 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着重大影响 , 同时 , 其更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誌之一 。因此 , 大力发展物流业 , 不断推动物流技术的进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重要的职能战略 , 物流战略必须与企业总体竞争战略相吻合 , 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1.1物流概述1.1.1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1.物流概念的产生物流一词最是起源于美国 , 1915年阿奇·萧(Arch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了物流一词 , 他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 。因为在20世纪初 , 西方有些国家已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 , 大多数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 , 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围绕战争物资供应 , 美国军队有两个创举 , 第一是建立了“运筹学”的理论 , 另一个是建立的后勤理论 , 并将其套用于战争活动中 。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採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 , 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 。后来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为套用 , 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说法 , 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 , 因而是一个包含範围更广阔的物流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围绕战争物资的供应问题 , 美国军队有两个创举:一是建立了“运筹学”(operationresearch)的理论体系;二是提出并丰富了“后勤学”(logistics)理论 , 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战争活动中 。其中“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的生产、採购、运输和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 , 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服务更好 。以系统观点研究物流活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军方后勤部门的科学研究开始的 。因此 , 物流学在欧美还广泛使用“后勤学”这样的名称 。二战后 , “后勤”一词在企业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套用 , 并出现了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 , 使后勤的外延推广到生产和流通等领域 。经过长时间演变之后 , logistics的範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后勤”的範畴 , 其内涵也比民用领域的PD更为丰富 。之后的70多年里 , logistics的严密性使它逐渐取代了PD在企业中的地位 。日本是于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用了物流这一概念 。当时日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劳动率 , 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 , 其中有“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 , 从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末 , 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 首次接触了物流这个新生事物 。于1958年撰写了《劳动生产率报告33号》 , 刊登在《流通技术》杂誌上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 , 立即被日本产业界所接受 , 儘管物流这个外来语后来经历了若干年才被正式译为“物的流通” , 但当时的日本正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 , 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 , 同时也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 。从引进物流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的近20年间 , 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20世纪60年代末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个名词 , 并沿用“PD”这一英文称谓;另一条途径是20世纪80年代初 , 物流随着欧美的市场行销理论传入我国 。在欧美的“市场行销”教科书中 , 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介绍PD , 使我国的行销领域逐渐开始接受物流观念 。20世纪80年代后期 , 当西方企业用logistics取代PD之后 , 我国和日本仍把logistics翻译为“物流” , 有时也直译为“后勤” 。1988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使用“物流”这一称谓 。1989年4月 , 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 , “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 。我国在引进物流概念的过程中 , 为了将logistics与physicaldistribution区分开来 , 也常常将前者称为“现代物流” , 而将后者称为“传统物流” 。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变化 , 最初的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移动的各项机能 , 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藉某种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实体流动 。这种物流是一种商业物流或者销售物流 , 具有明显的中介性 , 是连线生产与消费的手段 , 直接受商品交换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 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但是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 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管制的缓和使经济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 , 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开始广泛开展 , 从而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会 。(2) 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革新 , 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作为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的构筑成为可能 , 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 。(3) 企业合併和市场集中化的发展使原来的经济构造发生改变 , 这种变化要求物流必须具备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 。(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随着商品不断的向世界市场提供 , 物流逐步跨越了国境 , 正因为如此 , 在要求物流能对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援的同时 , 应该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 , 原来的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 , 传统的物流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 , 而忽视了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和部件的调达物流 , 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 因为原材料以及部件的调达直接关係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第二 , 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流通过程 , 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 而没有考虑到商品消费以后包装物或者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第三 , 传统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 , 并着重在物质商品的传递 , 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 , 特别是以日本为主的即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在世界範围内的推广 , 使得以时间为中心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 并且物流直接决定了生产决策 。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 198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概念从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 , 并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 , 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 , 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画、实施和控制行为” 。这个定义更加强调顾客的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 , 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调达、企业内和销售物流 。此后物流的概念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1991年11月在荷兰举办了第九届国际物流会议 , 人们对物流的内涵进行了更多的拓展 , 不仅接受了欧美的现代物流(Logistics)概念 , 认为物流应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过程 , 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行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进行发展 。现代物流应该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 , 所有实物、信息的流通和相关的服务活动 , 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 。显然 , 物流概念的扩展使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预测、生产计画的决策、在库管理、顾客定货的处理等相关的生产物流 , 还延伸到了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各种行销物流活动 。物流一般是指各种物品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 , 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组成 , 包括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 , 是这些活动的有机整体 。但对于物流的概念 , 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 , 各个国家的表述都不尽一致 , 下面列举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 。(1)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 , CLM)早期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计画、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製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她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採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 。”在20世纪80年代修正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依存 , 进行计画、执行和控制 , 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 凌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2001年 ,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定义做了进一步修订 , 修订后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 , 它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画、执行与控制 , 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 (2) 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LogisticsAssociation , ELA)于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画、执行与控制 , 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3) 日通研究所的《物流手册》中 , 把物流解释为“物流是把物资从供给者手里移动到需要者手里 , 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 它的活动领域是“包装、搬运、保管、在库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 。物流有种种目的(出货量、目的地、收货人、成本、时间、服务水平等条件) , 为了达到其目的 , 需要使用物流技术(包装方法、运输方法、搬运方法、保管方法、信息处理技术等) , 并且为了有效地操作 , 需要管理活动 。(4) 中国2001年颁布的国家标準《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 ,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以上概念中可知 , 对物流的解释儘管在文字上有所差异 , 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 。其实质应该这样理解:首先 , 物流是一项经济活动 , 是实现物品空间位移的经济话动 , 其活动内容包括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其次 , 物流是一项管理活动 , 通过对物流各环节进行计画、组织、执行与控制 , 从而有效率、有效益地实现物品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流动;最后 , 物流是一项服务活动 , 是物流企业或物流供给者为社会物流需求者提供的一项一体化服务业务 , 以满足用户对货物流通多方面的需求 。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 , 通过採取先进技术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而增加的利润是第一利润源 , 通过人力素质的提高增加的利润是第二利润源 , 通过降低物流费用增加的利润是第三利润源 。广义的现代物流如图1-1所示 , 其作业内容包括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 , 涉及了原材料——生产加工——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 。它由3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 , 物资採购与管理(PurchaseandManagement) , 从供应商採购的原材料经过初级处理送达製造中心(生产厂) , 其中3PL/TPL(ThirdPartyLogistics)为第三方物流 。第二阶段 , 物料流(MaterialFlow) , 即企业内部物流 , 其功能包括储存、搬运、等待或延时、加工或装配 。第三阶段 , 物质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 , 将产品送达用户 , 其功能包括配送、储存、拣选、销售等 。其中第二阶段可以重複出现 , 即前面生产的产品(中间产品)作为后续生产的原材料 。这种广义现代物流系统往往被称为社会物流或大物流 。而狭义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平面布置、仓储、物料搬运等组成的企业内部物流系统 , 简称企业物流或小物流 。图1-1广义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