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章插图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际上有较大学术影响;独立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始建于1958年 。1984年成立“材料工程系”,1996年更名为“材料工程学院”,2000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本介绍中文名: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英文名: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简称:燕大材院 Yanshan MSE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研究型学院
学校类型:理工
属性: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全国重点大学
所属地区: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
主管部门:燕山大学
硕士点:2
博士点:2
博士后流动站:1
校训:厚德、博学、求是
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
国家重点学科:1 
学校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
主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科技部】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教育部】陈嘉庚科学奖1项
长江学者:4人
国家示範中心: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概况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际上有较大学术影响;独立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章插图
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始建于1958年),1984年成立“材料工程系”,1996年成立“材料工程学院”,经过几次分离与合併,2000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燕山大学受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四大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群)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历届领导的带领下,形成了踏实进取的学术风气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斐然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教授60人(包括博士生导师47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实验师)8人 。学院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中青年教授学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4人、中组部“千人计画”1人、河北省“燕赵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3人、霍英东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範教师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 。学院形成多个教学科研团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河北省教学团队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下设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大型铸锻件材料与製造技术和高分子材料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 。其中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学院建有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和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及性能最佳化控制重点实验室,建有“材料综合国家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河北省“材料类”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冶金工程材料”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遵循“以人为本、求是拓新”的教育理念,精心制定培养方案,积极探索研究型学院的本科教育模式 。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2项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和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4门省级精品课 。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九五’、‘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计画”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任务,获得校级教材建设立项8项,承担“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5项,出版专着、教材20余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画项目、“863”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防军工等重大和重点课题、省部级基金项目150余项,科学研究经费1000余万元,授权专利16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陈嘉庚科学奖1项、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省部级奖励1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90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所有着广泛的联繫和密切的学术交流,学院现有教师中21人具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 。学院还与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丹麦国家实验室等开展共同培养博士生和互派访问学者的活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一支由国内外培养的博士为骨干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队伍,在材料科学及工程研究和套用领域大胆开拓,在非平衡相变与亚稳材料合成、新型亚稳材料设计合成与物性、大块非晶合金和纳米磁性材料、含亚稳相钢铁材料及製备技术、大型铸锻件与製造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与製备等领域都获得了突出的成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总计1372人,其中,博士生146人,硕士生435人,本科生791人 。学院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届21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院依託学科优势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推行以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为主体的毕业设计环节训练,推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宽厚、複合、开放、创新”特徵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3年至今,学院每一届本科毕业生的升研率均超过了35% ,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了90% 。学术研究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机构机构类别机构名称批准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国家科技部省部级科研机构机构类别机构名称批准单位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及性能最佳化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厅科技奖励奖励等级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超细贝氏体钢製造关键技术及套用张福成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强韧新型锆合金设计、製备及其在空间活动构件上的套用刘日平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硬度的微观理论及新型亚稳相设计田永君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耐磨奥氏体锰钢化学成分和热加工工艺最佳化张福成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非晶合金形成规律及大块非晶合金製备工艺研究王文魁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微重力条件下 钯系合金的凝固王文魁科研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永君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合成出具有空前硬度和热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成功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永君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合成出超硬纳米双晶立方氮化硼”成功入选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4年12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永君教授主持完成的“具有极高硬度和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项目成功入选 。天然金刚石一直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硬的材料 。自从1955年人类成功合成金刚石起,合成出比天然金刚石更硬的材料就成为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共同梦想 。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领导的中外研究团队,在建立的多晶共价材料硬化模型指导下,採用洋葱碳为前驱体成功地合成出具有极高硬度和热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孪晶的平均厚度仅为5纳米 。纳米孪晶金刚石的维氏硬度可达200 GPa,是天然金刚石的2倍,实现了人类合成比天然金刚石更硬材料的梦想;其韧性也比金刚石单晶提高了一倍,且抗氧化温度比天然金刚石高出200摄氏度以上 。硬度、韧性和热稳定性三大指标的显着提高将使这类超硬工具的寿命成倍提高 。本成果发表在 2014年6月的Nature杂誌上,杂誌封面和目录页分别进行了导读,题为“极致的金刚石:纳米孪晶合成将其硬度及热稳定性推至顶峰”和“硬科学:合成的金刚石日渐强大”,杂誌同期的News & Views栏目刊文“金刚石变得更硬”也详细介绍了该项工作 。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12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永君教授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纳米孪晶结构极硬立方氮化硼”成功入选,燕山大学成为河北省第一所获得此奖项的高校 。超硬工具在现代加工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同时提高超硬工具材料的硬度、韧性和稳定性一直是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共同追求 。以燕山大学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永君教授为首的中外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多晶共价材料硬化的理论模型,发现在纳米尺度硬度应源于霍尔-佩奇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的共同贡献;随后他们通过具有类似俄罗斯套娃晶体结构的洋葱BN在高温高压下的马氏体相变合成了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 。该材料的硬度超过人工金刚石单晶,韧性优于商用硬质合金,抗氧化温度高于立方氮化硼单晶本身 。同时他们还发现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随孪晶厚度减小能够持续硬化到3.8纳米,突破了大家熟知的材料硬化的尺寸下限(约10纳米) 。本研究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合成技术同样适用于合成纳米孪晶金刚石及其複合材料,从此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系列刀具材料将会诞生,并将在机械加工、地质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採掘等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1月的Nature杂誌上 。Nature封面和目录页对论文进行了导读,导读题目“硬时代:现在立方氮化硼在其极硬态与金刚石相匹敌”形象而生动地介绍了该文,同时配发了合成样品的原图,众多着名的国际性学会、媒体和杂誌对此也进行了报导 。高水平论文中国材料科学家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吉林大学马琰铭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王雁宾教授合作,继2013年合成出极硬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之后再次取得突破,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地合成出硬度两倍于天然金刚石的纳米孪晶结构金刚石块材 。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6月12日的Nature杂誌上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永君教授为首的中外科学家採用高温高压技术成功地合成出超高硬度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块材 。这项科研成果最近发表在2013年1月17日的Nature杂誌上 。办学条件重点学科学科类别学科名称所属一级学科批准时间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学科建设学位点学科名称审批时间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1995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2003二级学科博士点大型铸锻件材料与製造技术2005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材料2005二级学科博士点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2005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工学硕士点材料学1983工学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2000工学硕士点高分子材料2005工学硕士点大型铸锻件材料与製造技术2005工程硕士点材料工程1999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2001年,下设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及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针对亚稳材料的製备技术及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紧密结合重型机械、汽车、能源及国防工业,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形成了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新型亚稳材料设计合成与物性、非晶与纳米晶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的设计结构与性能、金属製品精密塑性加工设备及工艺性能控制、大型铸锻件材料与製造技术、金刚石及相关超硬材料、板材成形、成型设备CAD及最佳化、大锻件新理论与新工艺、成形过程控制、先进成形製造、先进模具製造等明确、稳定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于2005年建成亚稳材料製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利用高压、微重力、急冷、深过冷、强变形等超常规手段,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形态,调製相成分,实现材料的亚稳化,并从分子、原子及电子层次上研究亚稳材料的形成过程与规律,以发展新的亚稳材料及其製备技术,这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 。教学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论文2篇年份所属学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题目2007材料学《B-C-N新材料的实验合成与相关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04材料科学与工程《複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套用》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物理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院领导书 记:王丽萍 教授 主管学院党委全面工作院 长:王利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管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副院长:李 伟 教授 主管本科教学工作副院长:温福昇 教授 主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副书记/副院长:袁云岗 副教授 主管学生工作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