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 五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天成公”药店古城墙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在今海州钟鼓楼以东台地上筑土城和壕沟,城周围1.5千米 。唐宋时,海州城扩大为周围4.5千米,并有城廓两重,内廓筑于唐宋之际 。南宋时,义军首领魏胜在原城基础上加筑城垣,并在城外筑双重城,将白虎山围在城内 。明洪武年间,在西城故址上修复土城,与东城相联为一体 。永乐十六年(1418年),土城外壁加砌砖石,城墙高8.3米,方圆9里130步 。同时修建东西南北镇海、通淮、朐阳、临洪4个城门,并在西门与北门之间设水关门 。清代各朝都相继修葺,但都是在原址上修补加固 。民国时,又增闢新南门、新西门 。1956年始,海州城墙被拆除 。至2005年底,残存夯土城墙4段:海州钢窗厂东侧段,甲子桥以南段,旗桿巷南巷头以东段,原朐阳门以西段;城外廓尚存谢小楼以西段、朐阳门广场以东段、南园新村青龙涧北侧段、白虎山以西及市第四人民医院院内南侧段等4段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海州城(1956年)西段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海州城(1956年)中段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海州城(1956年)东段福音堂位于南中街东 。民国9年(1920年)美国牧师明乐林、戈锐义所建,称福音堂 。该堂坐北朝南,中部钟楼高8.5米,3层,每层1间 。一层为教堂大门通道,建有蘑菇石拱形门;二层单间,建有楼梯;三层为钟楼,四周开圆形窗洞 。楼顶四周为砖砌女儿墙,墙高0.8米 。钟楼东西配房为硬山式对称建筑,共4间,高6米,二层,每层东西各一间与钟楼通连 。教堂东西长13米、南北宽5.2米,墙体石砌,石灰抹白 。为西方样式宗教建筑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福音堂南洋楼从碧霞寺出来,沿青龙涧向西至锦屏路,向南至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院内,位于白虎山西麓、老虎嘴下 。民国16年(1927年),德国人建造,原为东西相对的两幢,为美国两牧师私人别墅,西幢已毁 。整个洋楼呈西洋式建筑风格,东楼为尖顶出檐,坐东朝西,3层,占地2400平方米 。一走进洋楼,地板、楼梯全是原别墅遗存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地下室人保存完好 。具西洋式建筑风格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南洋楼甲子桥位于海州古城东门外的甲子河上 。清嘉庆九年(1804年),海州知州唐仲冕率州众百姓开渠,自东门而北,经护城河而东,至孔望山东接盐河,达于板浦,是东南诸地物资进入海州的重要水道 。时为农曆甲子年,故称“甲子河” 。时河上旧有石桥,狭小不能通舟 。甲子河开通后,拓建旧桥两石壁,以巨木为桥,上列红栏,桥下可行舟 。唐仲冕将石桥命名为“甲子桥”,并题桥名于碑,其碑至今仍立于桥之南侧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甲子桥碑谢希愚洋房位于海州中大街,系民国23年(1934年)海州地方士绅谢希愚建造的仿北欧民居建筑风格的私人洋房,现为海州公安分局办公用房 。该建筑由荷兰人设计,青岛人施工,与连云港火车站办公大楼、钟楼为同期建筑 。民国24年连云港建港,荷兰承包商的建港办事处曾由南京搬至此楼办公,并安装海州第一部电话,以便与南京联繫 。洋房坐北朝南,高7.5米,14间,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屋正中砌有壁炉、火墙(夹层)通向楼上下层各屋,供冬日取暖之用 。楼台基较高,有三层石踏步 。门厅宽大,两侧有四个房间,正厅南北山头墙上有西式图案,后有走廊,两侧都是相对房间 。整个楼房结构左右对称,线条明快,大倾斜屋面,上复以大瓦,屋顶前后坡面中间开荷兰式天窗 。是海州地区第一座近代化的欧式建筑 。前院中辟一园,左右各植金桂、银桂,院墙中辟月洞门,将庭院与外界隔开 。谢小楼石拱桥位于海州南门外谢小楼南侧的青龙涧上,建于民国初年,是海州兴办实业的士绅谢希愚城南别墅谢小楼的配套建筑 。桥为拱形石结构,俗称“龟腰桥”,南北长8米,东西宽2.7米,高3米,桥面铺以长条石,有石栏桿,残存石桩4根,桩高0.8米 。 周边景点孔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