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大科学装置通过国家验收已经创造三项世界之最 中国之最英语版( 二 )


三是采用中国国产20英寸超大型光电倍增管,并将时间响应提高了3倍;把观测阈能从3000亿电子伏降低到700亿电子伏,大大扩展了观测能力 。
四是在海量数据获取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发展并实现“无触发”数据获取,对数据传输率高达4GB每秒的宇宙线事例实现“零死时间”观测;采用特殊的数据筛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无损压缩,实现从四川海子山到北京中科院高能所的实时数据传输 。
获多项突破性重大科学成果
中科院高能所“拉索”团队科研人员紧盯大科学装置运行情况 。中新社采访人员 孙自法 摄
星空下的大科学装置“拉索” 。中新社采访人员 孙自法 摄
“拉索”团队透露,基于超高的探测灵敏度,“拉索”在初步运行期间已取得多项突破性的重大科学成果:“拉索”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选天体,并记录到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拉索”精确测定了“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发现1千万亿电子伏伽马辐射,挑战理论极限 。
同时,“拉索”建设期间即开展观测,实现科学成果持续产出,截至目前,基于“拉索”项目发表的期刊论文累计215篇、会议论文156篇 。
“拉索”项目还充分发挥中科院建制化研究的优势,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观测与理论研究,并面向中外全面开放共享,目前,已有28个天体物理研究机构成为“拉索”的国际合作组成员单位 。该国际合作组利用“拉索”观测数据开展粒子天体物理研究,同时进行宇宙学、天文学、粒子物理学等众多领域基础研究 。
随着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拉索”也将成为以中国为主、多国参与的国际宇宙线研究中心,并借助高海拔伽马天文、宇宙线的观测优势,成为独具特色、综合开放的科学研究平台 。
中国宇宙线实验研究经历三阶段
大科学装置“拉索”的探测器 。中新社采访人员 孙自法 摄
中科院高能所“拉索”团队科研人员在大科学装置控制室工作 。中新社采访人员 孙自法 摄
中科院高能所称,中国的宇宙线实验研究迄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954年,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云南东川海拔3180米的高山建成;1989年至2000年,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相继启动中日合作ASγ实验、中意ARGO-YBJ实验;2009年,在北京香山科学会议上,中科院高能所曹臻研究员提出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大型复合探测阵列“拉索”的完整构想,这是中国第三代高山宇宙线观测站 。
“拉索”团队表示,高山实验能够充分利用大气作为探测介质,在地面进行观测,探测器规模可远大于大气层外的天基探测器 。由于超高能量宇宙线数量稀少,采用大规模探测器是唯一观测手段 。经过广泛选址和实地踏勘调研,“拉索”项目最终“落户”四川稻城海子山,现已建设成为国际高水平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粒子天体物理支柱性实验之一,“拉索”将使中国在高能伽马射线天文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