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八路诸侯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不同表现( 四 )


饮宴间 , 操叹曰:“吾始兴大义 , 为国除贼 。诸公既仗义而来 , 操之初意 , 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 , 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 , 据敖仓 , 塞轘辕、太谷 , 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 , 驻丹、析 , 入武关 , 以震三辅 。皆深沟高垒 , 勿与战 , 益为疑兵 , 示天下形势 。以顺诛逆 , 可立定也 。今迟疑不进 , 大失天下之望 。操窃耻之!” 绍等无言可对 。
实乃一战略大构想矣!看到此处 , 还有谁会怀疑到曹操纵横天下的雄才大略呢?讨伐董卓的檄文就是曹操发起的 ,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并力挺刘关张这些无名之辈为国建功立业的也是曹操 , 审时度势、独立坚持追击董卓并亲自付诸实践的还是曹操 。曹操实乃三国时代之第一真英雄矣!还有一点值得大书特书的是 , 关于讨伐董卓 , 这些诸侯中也只有同时作为诗人的曹操留下了相关的诗篇记录此事 , 此处不禁摘录如下: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 , 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 乃心在咸阳 。
军合力不齐 ,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 嗣还自相戕 。
淮南弟称号 , 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 , 万姓以死亡 。
白骨露于野 ,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 念之断人肠 。
在描述了当时这场战争的同时 , 曹操对百姓深受的疾苦给予了巨大的同情 。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 。大乱之后思大治 , 也惟有曹操这样悲天悯地的英雄引领一股正能量重塑天下 。
除了曹操的过人胸襟 , 孙坚的表现在众诸侯中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从初期的勇担先锋、艰苦奋战 , 到后期因得到传国玉玺而决定图谋基业的敢作敢为 , 让我们看到了一股勃勃生机 , 这是一方在天下大乱之后能够有所作为的力量 。果不其然 , 经历孙坚、孙策和孙权父子三人的前后努力 , 他们终于在江东奠定了自己的政权 。还有那刘关张三人 , 尽管在讨伐董卓战争期间他们还没什么地位 , 但他们凭借关键时刻自己的独特贡献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和胆略 , 做到了人家做不到的东西 , 表现十分突出 。假以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的到位 , 谁能保证这股力量今后不会崛起壮大呢?
令人惋惜的则是袁氏兄弟了 。本来袁氏家族四世三公 , 门多故吏 , 在政治上代表了传统士族的阶层利益 , 在各路诸侯中他们也是最有基础和实力的 。然而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 , 他们的表现却极其让人失望 。袁绍优柔寡断 , 没有魄力 , 也没有起到协调好整体战略和团结各路诸侯的领袖作用;袁术则心胸狭隘 , 鼠目寸光 , 以门阀之见容不下潜在的精英人才 。仅从袁氏兄弟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表现来看 , 其日后的败亡实在是不足为奇 。至于其他各路大大小小的诸侯们 , 要么表现平庸 , 要么根本无甚作为 , 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
行文至此 , 纵观东方所有诸侯们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表现 , 谁是真的英雄 , 难道不一下子就感觉出来了吗?曹操日后在北方中原地区强势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 孙坚父子三人前后奋勇打拼终于在江东建立了东吴政权 , 刘备则历经坎坷 , 最终在孔明出山后的辅佐下于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那场讨伐董卓的战争 , 尤其是比较研究各路诸侯在同一时空坐标下的表现后 , 是不是觉得日后三国的态势其实不就早已隐隐初现在其中了吗?而将三国最终归于一统的晋 , 也正是在承接了作为三国排名第一的英雄曹操所奠定的魏国政权之后才完成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 。《三国演义》本是一部小说 , 却千百年来让无数的读者们为之沉醉不已 。在历史和文学的殿堂之间漫步和游弋 , 在情感和理性之间演绎和推理 , 经典名著的魅力就在这些时空里永远挥洒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