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解密:为何赵普得到宋朝前两任皇帝的重用?( 三 )


象赵普这样的奇才 , 在主子心里常常只会有两种状态 , 一种在功业完成之后 , 既担心对方抖自己的老底 , 又担心对方功高盖主 , 于是鸟尽弓藏 , 兔死狗烹;一种当成创业与守成的核心智囊 , 万事依赖 , 信任有加 。赵匡胤是一个善于规避风险、尊重人才的枭雄 , 他一般不会以流血的方式收拾功臣 , 以免授人以柄 , 节外生枝 , 何况赵普虽然阴险毒辣 , 但“无毒不丈夫” , 成大事者就要关键时刻狠得下心、下得了手 , 赵普的一贯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有奇效 , 何况 , 无论现在抑或今后 , 自己还得多多倚仗他 , 唯一的要求是赵普无条件地忠于自己 , 而这一点赵匡胤有绝对把握 , 他对赵普是放心的 。
如果说赵普策划的“陈桥兵变”让赵匡胤夺取了天下 , 那么“杯酒释兵权”就让赵匡胤坐稳了江山 。因此 , 赵普的目标也不久也实现了 , 四年左右的时间 , 他就由一个小小的掌书记 , 先提拔为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 后提拔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 实现了他先幕僚再朝官、先家奴再大臣、先幕后再前台的飞升 , 成了地位显赫的宰相 。但是 , 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 , 赵普有些事也确实做得有点离谱 。比如 , 皇帝最怕部下专权结党 , 但赵普推荐的干部 , 皇帝如果不用 , 他便一奏二奏三奏 , 连续上书 ,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 , 亦不用 。明日 , 普又以其人奏 , 太祖怒 , 碎裂奏牍掷地 , 普颜色不变 , 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 , 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 , 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 , 皇帝哪里是“悟” , 他是对赵普这种自私而又任性的行为无可奈何 , 服了你了;比如 , 皇帝忌讳部下与外国有私交 , 赵普却偏偏收了人家吴越王钱俶十瓶“瓜子金” , 又恰好被赵匡胤撞见 , 你说有多难堪;比如 , 皇帝担心大臣架空皇权 , 规定宰辅大臣之间不得通婚 , 赵普却与枢密使李崇矩结成儿女亲家;比如 , 国家禁止私贩木材、私购土地 , 他却私买木材修建豪宅 , 私购土地扩充房产 , 明知故犯;其他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事更是不胜枚举 。
开国之际 , 正是整肃政治、打击奸佞、澄清天下、塑造清明政府形象的关键时期 , 他赵普无视朝廷威严 , 无视领导干部形象 , 无视时代潮流 , 置皇规国法于不顾 , 简直倒行逆施 , 罪大恶极 。如果数罪并罚 , 削官籍没、发配流放是起码的 , 就是杀头索命也不为过 。然而 , 赵普是谁?他是赵氏王朝得以建立的功臣 , 是赵匡胤肚里的“蛔虫”、阴谋设计师啊 。何况 , 对于赵匡胤来说 , 赵普是与自己“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的“战友” , 是认过宗族的“打虎亲兄弟” , 是一条滕上的蚱蜢 , 唇亡齿寒 , 赵普没了 , 赵匡胤遇大事同谁商量去呀?有他这胆量的 , 就没他这计谋;有他这计谋的 , 就没他这老辣;有他这老辣的 , 就没他这果敢;有他这果敢的 , 就没他这周密;有他这周密的 , 就没他这运气 。所以 , 他违反禁令、中饱私囊 , 皇帝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结交钱王、私通外国 , 皇帝只是酸不溜秋地嘟噜两句:“他(吴越王)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们这些书生决定的”;他结党营私、贪赃枉法 , 皇帝也顶多只是设个副宰相分点权或稍稍降职而已 。赵普心里有底 , 只要不谋反 , 其他可以随心所欲 , 皇帝既不会抄自己的老底 , 也不会取自己性命 。这与感情无关 , 利益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