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 潮汕民居( 四 )


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 潮汕民居

文章插图
许驸马府许驸马府建筑装饰简朴 。门簪为木製圆形,门槛较高 。柱子多为圆木柱,门墙柱础均置于石基上 。第二进厅前的拱斗有简单的捲云雕刻装饰 。与明清时期潮汕大型民居的装饰风格,区别也很明显 。该府建筑形式古朴大方,浑厚坚实,保留宋代住宅建筑的传统特点 。1981年列入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慈黉故居的改良形式陈慈黉故居是潮汕大型的民居宅院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 。这座民居坐落在澄海隆都前美乡,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座宅院和“三庐”书斋,兴建时间从清末延续到抗战前 。这四座房子连成一片,占地2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有大小厅房506间,是潮汕地区最大的宅第之一 。陈慈黉故居採用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 。每座宅院都用潮汕民间建筑的百凤朝阳的传统格局 。整座宅院外面又建起一围二层洋式楼房,形成一完整的独立结构 。楼房面朝庭院,后墙向外 。自外远望,大面积的粉墙与黝黑的屋顶,对比鲜明 。宅第的这种外观形式中,蕴含着一种坚实而严肃的内在精神,让人感觉到它的不可冒犯 。在高墙后面,宅院成为一个同外界隔绝的空间,保持了静谧和安宁,而宅院格局秩序所蕴含的礼制秩序,同样显得稳定难以改变 。
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 潮汕民居

文章插图
陈慈黉旧居这组建筑的装饰也是中西合璧 。或饰以中式金漆木雕,名家书丹的石刻,典雅大方,或饰以西式图案瓷砖,彩色玻璃,金碧辉煌 。这些不管是物质外观还是文化品格都存在极大差别的样式被并置在一处,使整个装饰变得十分不协调 。但正是在这种不协调的形式中,呈示了一种兼收并蓄的精神力量 。由于宅院平面布置中以洋式楼房代替了围墙,陈慈黉旧居的总体布局已经有了新变化,加上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这一建筑群在文化景观学上,应属于準传统型民居 。陈慈黉旧居建筑形式的新变化,显示出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民居文化的影响 。它对研究潮汕民间建筑及其演进,对研究近代潮汕人文化观念变化,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樟林民居的历史序列樟林地处韩江三角洲北缘,古时滨海,是韩江北溪出海口—个小渔村,明代后期建寨 。清代开始发展海上贸易,乾隆嘉庆间已是一个繁荣的商贸港口 。自晚清起,沧海桑田,樟林变成内陆农村,但仍是一个着名侨乡 。现存早期樟林寨民居,大多建于明末清初 。平面布局多为方形,中间是一大庭院,有水井 。房间绕庭院建成一围,门户朝着院子开 。夯土墙壁,向外的后墙较厚,窗小而高 。房顶的坡面,朝外一面,较陡而短,朝里一面,则平缓而长 。整座民居只有一个大门与外相通,大门关闭,即与外界隔绝 。从起居的舒适和方便考虑,这种民居建筑有相当多的缺陷,但它却有显而易见的防御功能 。这同樟林建寨初期,海氛不靖,经常受到山贼海寇侵袭的历史背景有很密切的关係 。乾隆嘉庆年间,随着商贸经济的繁荣,樟林的民居面貌大变 。社会稳定,商业经济发达,使得樟林人有资力可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这一时期,樟林兴建了许多高大宽敞的下山虎和四点金民居 。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樟林出现了一些以“街”为名的新聚落,聚落以街道为中心,两旁盖建店铺栈房,多数兼作居宅之用 。由于地点的限制,这些建筑平面一般为狭长形,面窄而进深深,布局採用潮汕“竹竿厝”传统建筑形式,并改造成二层楼房,以利用更多的空间 。临街下层门面多用作商店,后面是起居室和厨房,中间或留小天井,来解决通风透光的问题 。上层做栈房屯积货物 。在沿河而建的新兴街很多民居临河的后门,有用条石修砌起来的私家码头 。当地人叫它做“踏步头” 。厨房就设在后门,妇女们利用码头掏米、洗菜、洗衣服 。店里货物,也通过码头进出 。一个小小的私用码头,却给主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当时的樟林,南北商贾往来如云,不少商号构建了精巧雅致的庭园式住宅,以招待外地客人 。其中,当推“西塘”为佼佼者 。西塘始建于嘉庆四年(1799),光绪间富商洪植翁购得残址,仿苏州园林风格重建 。宅第进门有一小院,中开月洞门与大院相通 。大院左边是一堵花墙,右边是居室,前面为庭园 。庭园以假山为主体,山峭洞幽 。山下挖一曲池,小桥流水 。亭台水阁,上下呼应,间以奇石异卉 。庭园占地虽仅亩余,而各种造园手法,摩不具备 。其厅堂居室,则保持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民国初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南洋经济萧条 。樟林侨商多携资归梓,大兴土木,建造宅第 。这些以“里”命名的民居聚落,大多数为传统的驷马拖车格局 。在功能方面,它呈示出来的仍然是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在建筑形式方面,使用水泥构件、洋瓷砖、彩色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显示出这一时期民居建筑的进步 。樟林民居完整的历史序列,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变化的影响 。创始人简介陈北科:原名陈洸,字世杰,世称陈国舅,潮阳贵屿人,明正德二年(1507)中举人,六年(1511)登进士 。历任户部给事中、吏部左给事中、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职 。后告老还乡 。家居期间常寄情诗词,抒发对朝政的关切之情,还创建潮汕民居、潮汕龙头厝等一些有益乡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