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助朱棣夺嫡成就大业的第一功臣:高僧道衍( 四 )


网络配图
还有一次,他和宗泐一起行至北固山,他随性吟诗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宗泐听后说道:“你这岂是出家人应该讲的话?”姚广孝并不回答,仅报之以一笑 。这几句诗,实在不像出家人所作,倒像出自思绪深远的政治家 。但这才是真实的姚广孝,我们对他的评价,绝不应该说他仅仅是位得道高僧,而应该把他看成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对于这些,宗泐都是十分了解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宗泐还是要把他推荐给朱棣呢?是不是宗泐也很了解朱棣的心思呢?虽然历史上没有相关的记述,但我们不由得不联想一番 。表面上看起来,姚广孝和朱棣的相遇是一种巧合,其实这里面还是充满了人为的因素的 。
按照史书上的记述,姚广孝是九月二十四日,也就是马皇后发丧的那一天,从苏州来到京师的 。他很可能一到京师就去宫中拜见了朱棣 。朱棣得到这样一位高僧,自然十分高兴,立即决定请他前往北平 。而朱棣是在这一年的十月十八日离开京师回北平的,姚广孝则是在朱棣返回北平之前的十月一日,也就是他抵达京师见到朱棣后的第六天,就动身北上了 。看来这两人真的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
从姚广孝上面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他这次去北平是跟卫士们一起乘着有楼舱的大船上路的 。对此,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所以他在诗中说:
石头城下水茫茫,独上官船去远方 。
食宿自怜同卫士,衣钵谁笑杂军装?
夜深多橹声摇月,晓冷孤桅影带霜 。
历尽风波难苦际,无愁应只为宾王 。
这首诗收入姚广孝的文集中,题目是《十月一日金陵发船之北平》,描写的就是他离开南京乘舟北上的情形 。他跟卫士们路上吃住在一起,告别熟悉的江南,前往陌生的北国 。这时已经是初冬十月,霜寒之中,更有一种艰难之感 。但他却并无太多的离愁别绪,因为他感到已经找到了可以辅佐的明主,终于可以有所作为了 。
说起来也真是有趣,姚广孝来到朱棣身边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燕王府的护卫将士们一起乘船赶路 。他不仅跟朱棣有缘,还跟朱棣的将士们有缘,从上至下人缘都很好 。朱棣与姚广孝不谋而合的夺嫡行动,从此正式揭开了序幕 。
王府秘臣
姚广孝来到北平后,先是到大庆寿寺做了住持 。当时这座寺庙就在今天的西长安街上,距燕王府很近,出入燕王府十分方便 。这当然也是朱棣有意安排的 。
这座寺庙里有两座砖塔,一座七级,一座九级 。那座九级的砖塔是元朝开国功臣怪僧刘秉忠师傅的墓塔,寺里还保留着刘秉忠写的赞文 。刘秉忠的墓就在卢沟桥北不远的地方 。姚广孝来到北平后就去拜谒了,而且先后去了两次,并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良骥色同群,至人迹混俗;知己苟不遇,终身不怨……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大计业已成,勋名照简牍 。”这首诗似乎是在颂扬刘秉忠,说有本领的人就像一匹好马,混迹在同样颜色的马匹当中,若遇不到知己,也不必抱怨 。但是一旦机会来临,君臣就可以同心,成就大业,名垂青史 。不过这里提到的君臣,也不知所指到底是忽必烈和刘秉忠,还是朱棣和他自己 。
大庆寿寺离燕王府这么近,姚广孝从寺中到王府,往来十分方便 。再加上又是朱棣请来诵经的高僧,于是他也就成了王府的常客 。朱棣经常跟他避开旁人密谈,所谈的内容虽然史书不载,但从他们后来起兵夺位的举动来看,显然所谈大都与夺位的事情有关 。
朱棣回到北平的第二年,他的老丈人魏国公徐达奉朱元璋的命令到北平来主持军务,可是不久就病倒了 。等到病情稍稍好一些,就被接回京师南京休养 。谁知几个月后病情又突然恶化,不治身亡 。我们前面说过了,后来有人传说,徐达是被朱元璋送去的蒸鹅害死的 。徐达死后,朱元璋倒是大示恩典——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让徐达长子徐辉祖袭爵魏国公,隆重举行葬礼 。像徐达这样的功臣,以这样方式死去,是朱元璋最求之不得的结果,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徐达是跟着朱元璋一块起兵的儿时伙伴,是“发小” 。这种有面子的死法,既保全了自幼的伙伴,又消除了一个掌握兵权的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