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庐陵文化第一村,走出了共和国四位将军 庐陵历史之最及详细信息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庐陵文化第一村,走出了共和国四位将军 庐陵历史之最及详细信息】渼陂村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 , 距市区28公里 。旧时为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部 。村落大部分建筑坐北朝南 , 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 。
渼陂村景色秀美 , 富水流经文陂的一段叫王江 , 绕村前北去 。河水两岸树林成荫 , 鹭鸥成群 。泸溪水从西南邻乡的泰和县万合发源 , 涓涓穿过村中注入王江 。溪水流经渼陂的地段叫渼水 。渼陂村四周有28口水塘环抱 , 水质清澈 。以对应天上的二十八星宿 , 是梁氏先祖对家族生生不息的期望 。
渼陂西南20公里是紫瑶山 , 东面6公里是芗城山、三尖峰 。据《庐陵县志》》记载 , 相传仙人浮丘公与弟子王、郭二真人曾于芗城山修炼升天 , 故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 民族英雄文天祥题额“芗城名山” 。而三尖峰酷似笔架 , 乡人称此峰为一方文风 。梁氏宗祠永慕堂楹联对此有描述:“肇基于斯 , 喜紫瑶左峙 , 芗城侧横 , 本地名山钟灵秀;发祥有自 , 看渼水南来 , 王江北绕 , 中流砥柱汇渊源 。”
宋高宗绍兴年间 , 渼陂梁氏先祖梁从绅在此肇基构堂 , 建村立寨 , 生息繁衍近千年 , 历传34代 。目前在村中居住的有600余户 , 2800多人 。其中大部分从事农田耕作 , 另一部分耕商并重 , 还有一部分从事手工业加工等 。
古往今来 , 梁氏先祖在以封建宗法制度治族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 建祠堂 , 修宗谱 , 订族规 , 立家训 , 以此强化族权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把一姓一宗的族人凝聚在一起 , 并以儒学伦理来规范族人言行 , 使这一家族得到了较平稳的发展 。
渼陂梁氏是一个典型的耕读并重、儒商并重的家族 , 始终把“耕读为身家之本”作为族训 , 故历史上仕宦学子比较多 。据统计 , 自开基至清末 , 族内有业儒者近300人 , 有功名、官职者130人 , 其中文举2人 , 武举4人 , 文庠生32人 , 武庠生30人 , 太学生93人 。南宋末年 , 曾被文天祥誉为“文献名宗”“衣冠望族” 。
渼陂村的古建筑保存完整 , 95%以上仍有人居住 。走进渼陂村 , 仿佛进入了一座古村博物馆 。这里祠宇庙堂 , 民居栉比 。亭榭映趣 , 古街生气 , 巷道雅致 。牌坊俨然 , 寺庙肃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 ,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渼陂从事革命活动 , 1930年召开了著名的陂头二七会议 。
革命年代给渼陂留下了许多旧居旧址 , 其中十多处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标语遍布村中每个角落 , 红色歌谣至今仍被老人们传唱 。可以说 , 渼陂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 村中有 51位烈士 。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4名将军 , 他们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誉为“万岁军”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中将 , 他曾任广州、成都军区司令员;三十八军政委梁必业中将 , 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梁仁芥 , 曾任甘肃省军区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 。还有被称为儒将的梁必骎少将 。而《闪闪的红星》、《决裂》、《山重水复》、《井冈山》等多部电影和电视剧都在此村取景拍摄 。因此 , 渼陂村也被誉为“将军村”和“电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