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神秘的和尚军师姚广孝:如何促朱棣成帝业

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身披袈裟的和尚,又被称为出家人,这种人应当是远离尘世,不理纷争,潜心佛门,诵经修行,以成正果 。可在中国,有些事情就是怪,佛门经常与官场搅和在一起 。有的最高掌权者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偏要舍身事佛,如梁武帝萧衍 。他迷信佛教,著佛书数百卷,大肆兴建寺庙,自己吃素食,断荤腥,绝女色,早晚都要到寺庙礼佛讲经,还几次入寺做和尚,急得大臣拿出四亿钱将其赎回,最后也未能修成正果,活活饿死 。武则天也当过尼姑,后来从尼庵直接选入皇宫,但她的佛教情结始终未断,又将自己的姘夫安排到寺庙落脚,也不顾佛门戒色的清规戒律 。朱元璋就是和尚出身一跃成为皇帝的,上行下效,明朝有些和尚也就特别热衷权势,如姚广孝 。
网络配图
姚广孝十四岁时便出家了,法名道衍 。他本来应该远离红尘,去那深山古寺,伴着黄卷青灯,度过那诵经坐禅的冷寂生涯 。可他偏偏是个极不安分的角色,热衷世务,追逐功名,周游于声色繁华之地,出入于王侯将相之家 。
当时的明王朝处在一个极为敏感的历史时期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有鉴于元朝强臣跋扈、皇室内部争夺激烈以致传国不久的教训,采取了两个对策 。一是大肆杀戮功臣,免得这些人在他死后为非作歹 。
他晚年两兴大狱,被杀的文臣武将达三万余人,当年随他起事、立过殊勋的故旧几乎被诛杀殆尽 。一是大肆封王建国,将他的儿子全都封到各地为王 。他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另外两个儿子早死外,其他二十三个儿子,都有一个不小的封国 。他们在自己的封国之内,有臣僚,有武卫,俨然是一个个小皇帝 。朱元璋以为,待他死后,太子朱标继位,坐镇京师,居中统摄,其他众兄弟各守藩国,四方拱卫,朱氏的江山便可牢如铁桶,安如磐石了 。
网络配图
哪知他精心培养的朱标却是个短命鬼,竟然先他而去 。为了避免众多儿子由于觊觎大位而起纷争,朱元璋干脆撇开儿子一辈,而将朱标的长子、他的长孙朱允立为皇太孙 。父死子继,他这么做也不能说没有根据,他以为这样一来儿子们当无话可说了,殊不知,这却种下了祸根 。一场皇位之争在暗中酝酿着 。
姚广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认识了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由于上面三位兄长已死,他便排名最前 。他生性坚毅沉雄,足智多谋,在打江山的年月,他立功最大,名望最高,还颇为朝野所推重,连朱元璋对他也另眼相看 。立国以后他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将消灭元朝残军、守卫北部边境的重任交给了他 。
网络配图
朱棣也听说过姚广孝的大名,见面时便打趣要同姚广孝对对联,他出了个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即冰字)”,这完全是文字游戏,姚广孝对的是:“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这话可就大有深意了 。朱棣心领神会,便向他请教国事,姚广孝便直接向朱棣劝进,说:“大王骨相非凡,英武冠世,如今诸王各怀异心,皇太孙柔弱,愿大王善自珍重 。如若大王能令老僧随同至燕,老僧一定奉送一顶白帽加于大王顶上 。”
【明朝神秘的和尚军师姚广孝:如何促朱棣成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