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 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 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

文章插图
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 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本书全面介绍了无线感测网的基本原理和套用开发技术,以及无线感测网领域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无线感测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发展历程 。
基本介绍书名:无线感测网技术
作者:刘传清,刘化君
ISBN:9787121203398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图书内容本书全面介绍了无线感测网的基本原理和套用开发技术,以及无线感测网领域的研究成果 。首先介绍了无线感测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发展历程,包括低功耗物理层无线通信技术、通信标準,并详细介绍了通信协定,主要涉及MAC协定和路由协定;其次介绍了无线感测网的支撑技术,包括定位技术、安全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管理技术;最后讨论了无线感测网的套用开发技术,包括以数据为中心的网路互联技术,节点的硬体平台和软体平台的程式语言nesC和作业系统TinyOS,并提供了开发设计案例,做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目录第1章 无线感测网技术概述 (1)1.1 无线感测网体系结构 (1)1.1.1 无线感测网网路结构 (1)1.1.2 无线感测器节点结构 (2)1.1.3 无线感测器协定栈 (3)1.2 无线感测网的主要特徵 (4)1.2.1 不同于移动自组网 (4)1.2.2 不同于现场汇流排网路 (5)1.2.3 无线感测器节点的限制 (5)1.2.4 无线感测网的特点 (7)1.3 无线感测网关键技术 (9)1.4 无线感测网的套用 (13)1.5 无线感测网发展与现状 (15)1.5.1 无线感测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5)1.5.2 无线感测网发展现状 (16)1.5.3 无线感测网的发展趋势 (17)本章小结 (19)思考题 (20)第2章 物理层通信技术 (21)2.1 概述 (21)2.2 链路特徵 (21)2.2.1 通信频率 (21)2.2.2 无线通信信道 (22)2.2.3 调製解调技术 (25)2.3 物理层的设计 (31)2.3.1 物理层帧结构 (32)2.3.2 物理层设计要素 (32)2.4 典型的物理层通信技术 (35)2.4.1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35)2.4.2 广域网无线通信技术 (38)本章小结 (41)思考题 (42)第3章 无线感测网MAC协定 (43)3.1 概述 (43)3.1.1 无线感测网MAC协定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43)3.1.2 无线感测网MAC协定分类 (45)3.2 基于竞争的MAC协定 (46)3.2.1 IEEE 802.11 MAC协定 (46)3.2.2 S-MAC协定 (49)3.2.3 T-MAC协定 (52)3.2.4 Sift协定 (55)3.3 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定 (57)3.3.1 基于分簇网路的MAC协定 (57)3.3.2 DEANA协定 (58)3.3.3 TRAMA协定 (59)3.3.4 DMAC协定 (61)3.4 其他类型的MAC协定 (63)3.4.1 S-MACS/EAR协定 (64)3.4.2 基于CDMA的MAC协定 (66)本章小结 (67)思考题 (68)第4章 IEEE 802.15.4标準与ZigBee协定 (69)4.1 概述 (69)4.2 IEEE 802.15.4网路简介 (70)4.2.1 IEEE 802.15.4网路拓扑结构 (71)4.2.2 IEEE 802.15.4网路协定栈 (71)4.2.3 物理层 (72)4.2.4 MAC层 (73)4.3 ZigBee协定 (77)4.3.1 ZigBee协定框架 (77)4.3.2 ZigBee协定的主要特徵 (78)4.3.3 ZigBee网路层 (78)4.3.4 ZigBee套用层 (80)本章小结 (81)思考题 (82)第5章 无线感测网路由协定 (83)5.1 概述 (83)5.1.1 无线感测网路由协定的特点和要求 (83)5.1.2 路由协定的分类 (84)5.2 能量感知路由协定 (86)5.2.1 能量路由协定 (86)5.2.2 能量多路径路由协定 (87)5.3 平面路由协定 (88)5.4 层次路由协定 (91)5.4.1 LEACH协定 (92)5.4.2 PEGASIS协定 (94)5.4.3 TEEN协定 (95)5.5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定 (96)5.5.1 定向扩散路由协定 (96)5.5.2 谣传路由机制 (98)5.6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定 (100)5.6.1 GEAR路由协定 (100)5.6.2 GAF路由协定 (102)5.6.3 GPSR路由协定 (104)5.6.4 GEM路由协定 (105)5.7 基于QoS的路由协定 (106)5.7.1 SPEED协定 (106)5.7.2 SAR协定 (107)5.7.3 ReInForM协定 (108)5.8 路由协定自主切换 (108)本章小结 (110)思考题 (111)第6章 定位技术 (112)6.1 节点定位概述 (112)6.2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115)6.2.1 测距方法 (115)6.2.2 节点定位计算方法 (118)6.3 无须测距的定位算法 (120) 6.4 定位技术的典型套用 (124)本章小结 (125)思考题 (125)第7章 同步技术 (127)7.1 无线感测网时间同步的重要性和协定特点 (127)7.1.1 时间同步的重要性 (127)7.1.2 时间同步协定 (128)7.2 RBS同步机制 (129)7.3 Tiny-sync/Mini-sync同步机制 (130)7.4 TPSN时间同步协定 (131)7.5 时间同步的套用示例 (133)本章小结 (133)思考题 (134)第8章 安全技术 (135)8.1 概述 (135)8.2 无线感测网的安全分析 (136)8.2.1 物理层的攻击与防御 (136)8.2.2 链路层的攻击与防御 (137)8.2.3 网路层的攻击与防御 (137)8.2.4 传输层的攻击与防御 (139)8.3 无线感测网的安全防护技术 (140)8.3.1 安全框架 (140)8.3.2 安全协定与防护技术 (140)本章小结 (142)思考题 (143)第9章 数据融合技术 (144)9.1 概述 (144)9.2 无线感测网数据融合的作用 (145)9.3 无线感测网的数据融合模型 (148)9.3.1 数据包级融合模型 (148)9.3.2 跟蹤级融合模型 (149)9.4 无线感测网数据融合技术 (150)9.4.1 基于路由的数据融合 (150)9.4.2 基于反向组播树的数据融合 (151)9.5 数据融合技术的主要算法 (152)本章小结 (154)思考题 (154)第10章 数据管理技术 (155)10.1 系统结构 (155)10.2 数据模型与查询语言 (157)10.3 数据存储与索引技术 (160)10.4 查询处理技术 (163)本章总结 (168)思考题 (168)第11章 nesC语言与TinyOS作业系统 (169)11.1 nesC语言 (169)11.1.1 nesC语言规範 (170)11.1.2 模组及其组成 (176)11.1.3 配件及其组成 (179)11.1.4 基于nesC语言的应用程式 (184)11.1.5 Blink实例 (187) 11.1.6 nesC语言程式运行模型 (193)11.1.7 编程约定 (202)11.2 TinyOS作业系统 (207)11.2.1 无线感测网对作业系统的要求 (207)11.2.2 TinyOS组件模型 (208)11.2.3 TinyOS通信模型 (213)本章小结 (217)思考题 (218)第12章 以数据为中心的网路互联 (219)12.1 无线感测网互联技术概述 (219)12.1.1 无线感测网接入Internet所面临的挑战 (219)12.1.2 无线感测网接入Internet的结构 (220)12.1.3 无线感测网接入Internet的方案 (222)12.1.4 现有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 (224)12.2 无线感测网接入Internet体系结构的设计 (225)12.2.1 WSN—Internet网关设计 (225)12.2.2 Internet→WSN数据包转换 (226)12.2.3 WSN→Internet数据包转换 (228)本章小结 (228)思考题 (228)第13章 无线感测网套用开发技术 (229)13.1 无线感测网节点硬体平台 (229)13.1.1 无线感测器节点的设计要求与内容 (229)13.1.2 无线感测器节点的设计 (231)13.1.3 感测器汇聚节点/网关节点的设计 (235)13.2 无线感测网软体平台 (236)13.2.1 节点的作业系统 (236)13.2.2 套用软体开发 (239)13.3 无线感测网的仿真平台 (242)13.3.1 无线感测网仿真的特点 (242)13.3.2 通用网路仿真平台 (243)13.3.3 针对无线感测网的仿真平台 (248)13.4 无线感测器节点设计案例 (255)13.4.1 硬体设计 (255)13.4.2 软体设计 (259)本章小结 (264)思考题 (265)主要参考文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