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被尊为小太宗为何没能挽救唐朝的覆灭( 二 )


再考虑武宗会昌年间的政局,其时武宗与李德裕致力于抑制大宦官集团,仇士良家遂被籍没,而李德裕欲收中尉兵权更使得宦官集团对武宗、李德裕恨之入骨 。寻找一位符合己意,亲善北司的皇位继承人,以期在下一朝恢复自己的权势,也就成了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想要急切完成的目的 。而向来装傻却城府极深的宣宗看到此点,便为登基野心而与宦官集团暗中打成一片,这才是那场皇位交替之下的真相 。
然而事实上,宣宗继位之推手,并非只有宦官集团,内廷另一大势力——翰林学士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翰林学士身居内廷,权力极大,故而往往可以在皇位问题上发挥巨大能量 。顺、宪、穆宗等人的即位过程中,都可以看见学士的身影 。而武宗朝李德裕以宰相身份执掌大权,打压内廷机构,翰林学士的权力受削,不仅参与枢机之权丧失不少,在仕途上亦为所阻,在自身的危机之下,翰林学士集团与宦官集团可谓政治利益一致——那就是反对李德裕,废除武宗之政治路线 。因此宣宗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翰林学士集团所要注目的对象 。
按宣宗登基之后,武宗驾崩时的翰林学士五员——白敏中拜相,韦琮、徐商先后登上相位,其他二人也飞黄腾达,由宣宗对诸学士之恩遇,恰可证明他们几位在宣宗登基时的出力 。
所以宣宗绝非是徒以“装傻”获得内廷阴谋集团的心仪,在被动状态下被直接推送上皇位 。而是这场皇位变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宫廷政治阴谋,宣宗、宦官、学士三方齐心协力,在武宗、李德裕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编织的一张阴谋的密网 。宣宗是一个城府与心计极深,老谋深算的政客,他在其中相当主动,而绝非仅仅是靠韬光养晦才被相中 。
二、唐宣宗的作为和唐朝国运的关系
上文已见,唐宣宗的登基凭藉阴谋登基,今人为史料记载所蒙蔽,而当时的朝士则不可能不对真相有所了解 。宪宗20子、武宗4子,宣宗莫名其妙地登基,以及手段之不正,是绝不可能真正赢得大多数朝士的真心拥戴的 。而宣宗为巩固政局,登基之初,不是继续武宗朝已有起色的政治改良,积极挽救积弊日深的大唐国势,而是专注于迫害政敌、制造舆论、美化自我 。
宣宗篡位手段卑劣,且武宗乃其与党羽实际上的政敌,自然不可承认自己是武宗的统治者,且自己辈分与武宗之父穆宗同,于是径直以自己为英明神武的宪宗的直接继承人 。一方面,他对宪宗展开规模盛大的造神运动,拜谒太庙以至对已死去三十年的父亲悲痛欲绝,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做作的闹剧;同时对元和一朝的大臣及后代大肆封赏,以至于听闻宪宗朝江西观察使韦丹之子韦宙为下僚时直接命令宰臣“速与好官”,做足了文章 。另一方面,他紧紧抓住宪宗死的不明不白的弑君疑云,意图将穆宗打成篡逆之君,进而把穆宗一房的穆敬文武四朝斥之为“伪朝”,不仅从神庙迁出郭太后之神主,甚至意图将四宗之神主从太庙迁出 。
武宗朝把持朝政的李党,作为宣宗推手宦官集团和学士集团的共同敌人,且李德裕之权威足以镇主,以至宣宗恐惧到看李德裕则“毛发洒淅”的地步,自然更不能为宣宗所容 。其听政之初,就迫不及待将李德裕由宰相罢为荆南节度,进而一降再降,直至先后两次罗织罪名,使李德裕于大中元年十二月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最终死于贬所 。李德裕自身不保,李党重臣郑亚、李回等先后被斥出朝廷,国家徒然损失大批得力官员,这不能不说是宣宗为己之私而妨害国政的表现 。
度过过渡期后的宣宗执政,以“务反会昌之政”为指导方针,重用前牛党官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