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之辉煌的大班 上 大班中国之最图片

公元1949年,由剑与火书写的中国历史终结了 。一个带有浓厚湖南口音的宏伟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公元1999年,我们处在又一个世纪之末,这盛衰兴亡的百年历史曾经演出过无数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这一刻,它将再度迎来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历史的舞台如此,人生的舞台亦如此,那么,舞台上的人生又当如何呢,当我们揭开厚厚的历史帏幕、仔细拭去半个世纪以来的尘封时,凸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条耀眼的人生轨迹 。
【历史故事之辉煌的大班 上 大班中国之最图片】当时50年前,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一种极为严格的艺术教学方式科班制渐渐退出了历史和艺术的舞台,尽管它在以往的年代里曾为我们贡献过众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大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艺术教育体制-戏曲学校 。
1954年,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上海西区的这座优雅芬芳的花园洋房忽然热闹了起来,偌大的校园里来了一批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 。他们或是因为家庭生计困难、或是为了减轻家庭生活负担而来到这里学习舞台技艺 。但没有人知道学校将要教导他们的唱念做打是何方神圣,就像很少有人出身艺术家庭一样 。这便是上海解放后第一批招生的戏曲演员,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大班学生 。在本世纪最后的日子里,我们在上海戏曲学校保存的学生花名册上读到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杨春霞、张洵澎、岳美缇、李炳淑、蔡正仁、刘异龙、蔡瑶铣、计镇华、顾兆琳、梁谷音;刘觉、张国华、史济华、曹银娣、沈仁伟、施月娥、梁学鹏等等等等 。顾兆琳说:“我们最喜欢演,而且经常演的呢,其中有三梦,就是说有巜游园惊梦》、有《寻梦》、还有《痴梦》 。特别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啊,《游园惊梦》这是一出经常演的戏,记得我们昆大班在学了两年以后首演,在卡尔登剧场、就现在的长江剧场演出,大轴呢就是张洵澎跟自己一起演的是《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这些梦萦绕着我们一生、贯穿着我们一生,我们织造着人生的梦丶艺术家的梦 。”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他们虽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的确,中国的社会历史改变了舞台艺术的走向,而舞台艺术又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不管这些孩子是抱着什么样的信念来到这里学习,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国内剧坛一流名家、名师的千锤百炼和最后一批昆剧传字辈老艺人的绝技绝活的薪火相传 。这又是一串长长的名单,周信芳、俞振飞、言慧珠、袁雪芬、朱传茗、沈传芷、魏莲芳、松雪芬、杨畹农、陈富瑞,这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场景在天真无暇的孩子们的心目中并非是一片灿烂的光景,而更多的是艰苦和磨砺以及不由自主淌下的眼泪,它至今还在许多人的心头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
岳美缇说:“当时给我们练功的老师叫李文轩,他是我们的教导主任,是个河南人、大嗓门 。“同学们练功啦” 。他每天上课先把一个方凳子放在教室的中间,他一个腿搁在上面,让我们排着队一个一个的躺在他的大腿上,他一个手按着你的肩膀,一个手按着两个膝盖来回地晃、晃几下以后,又使劲地往里面缩了一下,再晃,晃了几下又使劲地往里面压了一下,当时又有疼又酸又害怕,有的同学都哭了,但是没过多久,我们两个月都不到,全体女同学都能下腰抓腿了 。”尽管如此,这依然是段令人十分留恋的岁月,那也是一个夜夜丝竹笙歌的艺术时代 。几乎每天都有十几辆三轮车排成一条长龙,从校门出发,沿着幽静的华山路一路向东,驶向霓虹闪烁的戏院、剧场,观摩名家、大师们的表演艺术 。每次这条长龙一出去,便成了一道少有的马路风景,时常招来行人的回首观望和惊羡感叹 。每每戏散人尽之后,依然是这道活动风景,一路绝尘而去 。夜幕中,时时传来优美抒情的民间小调《小放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