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37年坚守烈士英灵的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主任钮本同 广西龙州历史之最是谁( 二 )


每一个电影夜,偌大的烈士陵园里不再寂寥,因为那里总有钮本同讲不完的精彩故事声、粗犷的歌声和他暖暖的笑声 。
“英雄走了,但他们的故事绝不能丢”
龙州,古为百粤地,因其水路畅通发达,自古便是西南边陲要地 。这座边境古城因战斗而变得历史厚重,也因功成万骨枯而让人倍感伤怀 。
80年代初,龙州县除了上龙烈士陵园外,在水口、下冻、武德、上金等乡镇还有大小不一7个烈士陵园,共安葬了近2000名烈士 。“1984年和1988年,自治区两次发文要求各地集中安葬烈士,以方便管理和烈士家属祭扫 。”直至今天,钮本同对两次烈士移葬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
7月的龙州,酷热难耐 。但对于负责移葬工作的12名护陵人来说, 40余度下的高温作业,成天面对数十具烈士遗骸,烦躁、恐惧、困乏就像压城乌云始终笼罩着每一个人 。
那个时候,作为带头人的钮本同每天五点起床出发,开着拖拉机到移葬点带人一起清理烈士遗骸,直到晚上他才又开着拖拉机把白天收殓好的烈士遗骸运往上龙烈士陵园安放好,天天如此 。
“钮本同的心可大着呢,他什么都不怕,能装得下一切畏惧 。” 当时参加移葬工作的护陵人黄金贵回忆起自己的一次遭遇 。一天,正在龙头山烈士陵园作业的黄金贵刚挖开第一个坟墓,一股恶臭扑面涌来,随之他的脸突然变得一片惨白 。
原来这一片区地层干燥,加之当时埋葬完烈士后均用水泥封存,以致即便过了好几年,这里的许多烈士遗体仍未完全腐化 。因为都没有见过这种场面,这一下子把现场其他护陵人也都吓住了 。
大家战战兢兢,谁也不敢再往前一步 。钮本同见状,穿戴好防护服和手套后第一个跳下葬坑,他带着另外两名护陵人小心翼翼地搬抬烈士遗体,并将其装进专用薄膜袋……渐渐地大家打消了疑虑,也继续跟着干起来 。“当时上级给每名护陵员下达的任务量是每天6个,我第一天就完成了10个 。”据钮本同回忆,两次移葬工程他们前后历时100多天,并顺利将1880名烈士遗骸移葬到了上龙乡烈士陵园 。
守着烈士,也守着他们的故事 。2010年开始,龙州县筹建烈士陵园陈列馆,但由于“有些烈士连张照片都没有,有的烈属怕睹物思人已把遗物烧毁”,让烈士遗物搜集工作困难重重 。
钮本同一个人揽下了这项“重任” 。白天他经常利用轮休时间,自己骑着自行车跑到当年边境地区发生战斗的地方,询问附近边民收集烈士遗物 。这个时候,老钮也买下了自己人生第一部手机,晚上他一个号一个号地拨去电话,向参战老兵和烈属请求帮助 。每逢清明节前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缠着”老兵和烈属,希望他们能帮忙提供一些烈士遗物 。
6年的苦苦追寻,一路风尘仆仆,看着手上一件又一件烈士遗物,钮本同不禁泪眼婆娑:“英雄走了,但他们的故事绝不能丢 。”
2016年9月30日,在这个庄严的日子,龙州烈士陵园陈列馆正式开馆 。现场,许多老兵、烈属激动不已,眼见日渐衰老的老钮,他们纷纷劝他要多休息,可他却乐呵呵道:“追寻烈士的故事,情感有了牵绊,人也就不觉得累了 。”
“让你们苦等这么多年,我有责任啊”
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擦拭墓碑、清除杂草、为烈士墓碑上色……每一天单调重复的工作,37年的陪伴相守,烈士陵园已成了他的另一个“家” 。
“大家”“小家”,都有钮本同的眷恋,但对于相濡以沫的妻子,他却满心愧疚 。
妻子郑爱娟在水口镇先锋农场种茶,虽然农场距离烈士陵园不到10公里,但两人却始终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聚少离多的日子,郑爱娟照顾老人、养儿育女、耕田种地,一人扛起了一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