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明人,创下吉尼斯纪录,登上人民日报 吉尼斯记录画报

自称“不太爱说话”的叶雄,采访时说了比平日超量的话,“既然是采访一定要配合的 。平时我基本上都在家画画,从清晨五六点起床开始画,一直到凌晨一二点,才收笔休息” 。
这是叶雄擅长的 。在他的连环画中,总是浓缩着很多细节,有许多连原文都未曾交代仔细 。“这是一个优秀的连环画家需要做到的 。”叶雄认为,好的连环画作品,要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要起到引导、解读原著的作用 。
1965年,叶雄初中毕业,进入工厂当了一名刨床学徒工 。对于未来,他依然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在工作之余,自己琢磨练习画素描,又参加了工人俱乐部的学习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特别感谢我的伯伯,他看我喜欢画画,买了本《怎样画素描》送给我 。”正是靠着这本书,叶雄开始自学素描,花了十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
三年磨一剑
【这个崇明人,创下吉尼斯纪录,登上人民日报 吉尼斯记录画报】1975年,叶雄进入上海仪表局工会组织的美术组,得以发挥自身专长,开始工人绘画创作之路 。而真正将叶雄引上连环画之路的,是一次偶然 。当时,美术组一位同事突然患病辞世,局工会美术组便把其画了一半的连环画,交给叶雄继续完成 。正是这次“偶然”,使他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连环画之路 。
之后,有了经验的叶雄,开始自己第一本连环画《主课》的创作 。他选择用中国传统线描来创作连环画 。1981年,叶雄凭借一部《咆哮的黑龙江》,获得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这次获奖肯定了他对线描艺术的初步探索 。
此后,叶雄便全身心投入连环画创作中 。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根据茅盾小说《子夜》改编的连环画脚本,交给叶雄进行创作 。对于原著中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风貌,当时才三十出头的叶雄毫无头绪 。对于书中大段关于债券、股票的金融信息,要如何用画画表达,更是给创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叶雄将上海图书馆里的相关画报、照片等资料翻了个遍,又到上海各大饭店等地跑了个遍,同时走访上海滩的老人,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脑海中有了完整的旧上海场景后,叶雄才开始提笔创作 。
“以前没有网络,找资料非常难,正如程十发先生说的,画一本连环画,等于上一次大学 。”耗时三年,叶雄完成了将近400幅的配图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作品获得第三届全国连环画绘画三等奖 。
这以后,叶雄成了研究老上海的“专家”,之后数十年,他一直偏爱老上海主题的创作 。
作品列入吉尼斯纪录
叶雄告诉采访人员,对他影响深刻的画家是方增先、任伯年、陈洪绶、贺友直 。这四位“偶像”中,有三位是国画家,一位是连环画家 。
其实,叶雄是从连环画,步入水墨人物画创作领域的 。早在1988年,他就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水墨画便已大放异彩 。
叶雄水墨作品《山娃》
“从连环画跨入水墨画领域,如何寻找自己的水墨语言,对我来说是一道难题 。”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时,叶雄这样说,“连环画与水墨画,历来就有很深的渊源,如韩熙载的《夜宴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就是一种连环画图画 。”
经过二十余年在连环画领域埋首深耕,叶雄对连环画的线描技术的掌握,已然自成一派 。他将这种技法运用到水墨画中,又将水墨画的气韵和意境融入连环画的创作中,两者相得益彰,造就了他今天运笔豪放、节奏明快、墨韵酣畅的中国水墨画风格 。
叶雄水墨作品《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