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由盛转衰的第一步:选了个老好人嘉庆当皇帝( 三 )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十九日 , 宫内文颖馆失火 。火势不大 , 内宫太监鉴于天理教血染紫禁城的教训 , 怕引来坏人混入宫中 , 没有开宫门命护兵入内救火 , 而是由太监们亲自扑灭 。按理说这事处理得不能算错 。可是嘉庆皇帝在八天之后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实录” , 内载乾隆帝规定 , 凡宫内园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 , 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灭 。于是皇帝根据这一记载 , 以违背乾隆指示为由 , 下旨处罚有关官员 。
正是在这种不论时间地点一律按“实录”办事的原则下 , 大清朝一天天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沉沦 , 皇帝也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 。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 孔子后人、第七十三代衍圣公进京面圣 , 回来后把皇帝的谈话一丝不苟地记载下来 , 使我们得以直击这位皇帝晚年的精神面貌 。皇帝一见面就说:“我想到曲阜去 , 不能 , 你知道不?山东的水都过了临清了 , 这个怎么好 , 真没法 。圣庙新修的 , 我等到七八年后去 , 又残旧了 , 怎么了?”
过几天辞行 , 皇帝又旧事重提 , 絮絮叨叨地说:“我登基已是二十四年 , 总不能去(祭孔) , 是缺个大典 。我从前虽然随着高宗(乾隆皇帝)去过两回 , 到底不算 。我到你那里去容易 , 就是路上难 , 水路吧亦难走 , 旱路吧亦难走……你看河上水这么大 , 山东民情亦不好 , 到底怎么好?弄得真没法 , 了不得!”
一口一句“真没法”“怎么好”“怎么了”“了不得” , 似乎已经成了皇帝的口头语 , 焦头烂额之态毕显 。帝王生涯现在对他来说 , 简直是一种刑罚 。在撒手而去的时候 , 他的最后一丝意识也许不是留恋 , 而是轻松 。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 , 到谢幕时的尴尬 , 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 。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 , 历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 , 他二十多年的统治 , 前面连着“康乾盛世” , 紧接其后的 , 则是“鸦片战争” 。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 , 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 , 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髓 , 全面扩散 。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 , 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了精华 , 成了风中之烛 , 所以在他之后 , 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 , 后来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
失败的原因 , 是一直标榜“法祖”的嘉庆 , 在最核心的地方背离了祖先的传统 。
清朝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以贯之的特点 , 一是“现实精神” , 二是超凡勇气 。皇太极说过:“凡事莫贵于务实 。”雍正皇帝也说:“本朝龙兴关外 , 统一天下 , 所依靠的 , 唯有‘实行’与‘武略’耳 。我族并不崇尚虚文粉饰 , 而采取的举措 , 都符合古来圣帝明王之经验 , 并无稍有不及之处 。由此可知 , 实行胜于虚文也 。”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 , 正是因为他们头脑不受束缚 , 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 , 因势利导 , 灵活实用 , 才成功地从东北走到了北京 。从康熙到乾隆 , 也正是在现实精神的指导下 , 才出现了连续百余年间多次不拘定势的政治创新 , 生机勃勃、充满进取精神的政治态势 , 不断生长、修正、完善的制度演变 , 才导致了康乾盛世的诞生 。他们高举“法祖”之旗 , 法的正是祖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宏大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