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 二 )


3、雍正——被误解的皇帝,被低估的王朝
和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相比,雍正呈现出如此冲突、多元、复杂、孤独,甚至混乱的面貌 。他的癖好个性、他权力来源的正当性、他的死亡、他的政治风格、他的政治遗产,都充满了各种彼此对立的评价,缠绕着诸多疑问 。而他的内心世界,我们更是无从知晓 。
无疑,一方面是因为,他活在康熙和乾隆这两个盛世巨人的夹缝之间 。雍正王朝的13年(1722-1735年),犹如是两束巨大光环之间的史学阴影,也宛如两座巅峰之间被忽略的低谷 。另一方面是因为,汉人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诬陷,以至于这位皇帝要亲自编写一本书,为自己辩护 。而儿子乾隆下令销毁这本书,又徒然增加了世人对他和满清的误解 。
因此,他的一生,几乎是被涂抹上层层厚重脂粉,更加扑朔迷离 。而现代坊间电视传奇,更是将这些误解推向极致 。他变成风月皇帝、他的后宫充满了邪恶的阴谋 。处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雍正以及他运转的帝国,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什么?而雍正本人,何以愿意承担责骂、罪名、讥讽,对帝国肌体进行更为超前的手术呢?
4、还原被唐朝抹黑的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 。一名英,小字阿麽 。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
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不好,说他是暴君,说他是昏君 。其实杨广真应了古人的那句话:亡国之君皆有才 。
杨广其实也是很有才的,早年率兵平陈,认为陈叔宝无能之辈,只能配个炀帝的称号 。后又参与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和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 。大业五年(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
他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两条河水入黄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东)引黄河水经荥泽入汴水,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直达淮河 。他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渠宽四十步,两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夹种杨柳 。从长安到江都,修建离宫四十多座 。接着,他派人到江南造龙舟和杂船数万艘 。而后,杨广又下命开永济渠、江南河,后统大运河现在还在用,可是却成了后人攻击杨广的依据 。名为隋朝大运河 。只是后来攻打高丽和大运河一起进行,惹起了天下众怒,加上杨广锐气不复,终于败亡 。
造成我们对隋炀帝否定评价的莫过于不恤民力修筑大运河,不顾民苦数征高丽,奢华耗费三游江都,这些历来都是人们揭隋炀帝短的焦点所在,的确,这都是劳民伤财的举措,直接加速了隋朝灭亡,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 。
5、傻子皇帝唐宣宗李忱——“小太宗”与“小贞观”
唐宣宗李忱从小就孤僻木讷,一直被皇宫里的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三十六岁登基之后,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与英武,短短一年,就消灭了为患大唐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