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江丨挑大型 斗龙世界之最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打造水美乡村,开始有计划地对重点骨干大型工程、县乡村河道、生产河、庄沟废塘进行分期治理,全面实施了机械化施工 。2002年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三阳河工程,南起三垛镇,北至临泽镇,总长度近13公里,没有动用民工一兵一卒,三年任务,二年完成,既快且好 。过去人抬、肩挑、锹挖,大型、中型、小型水利土方工程从此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曾经每年都要使用的扁担、箕担子、大锹、铁锛(专挖钢板土工具)、担肩(一种布料做成椭圆形,套在颈肩部护衣用)不见了踪影 。
挑 大 型
王为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寒冬腊月,庄稼农事结束后,都要集中乡村的男女老少大搞水利建设 。它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由县(市)级以上组织的水利工程建设,称为挑大型 。第二层,是由乡镇(公社)组织民工,完成本乡镇骨干河道开挖、圩堤加固、道路工程建设,称为挑中型 。第三层,是按乡镇(公社)水利建设规划,加固本区域的外圩、开挖本村生产河等,并将土方任务分配给生产队或直接到农户,由村或片(几个相邻的村合并称为片)组织实施,称为挑小型 。
挑大型一般每年十月份确定水利工程的地点、土方工程量、需要的工日、完成时间、挑大型的人员数 。首先按部队建制成立专线领导机构,县(市)为团部,乡镇为营部,片为连部,村、组为排、班,并将所需要挑大型的水利民工人数,逐级分解,最后落实到人头 。
挑大型的民工要求身体强壮,在生产队干活能拉得出打得响的青壮年劳力,年龄偏大、偏小都被拒收 。因为挑大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凌晨3点钟起床,晚上挨黑进工棚,河深、坡陡、圩高,老的上不来,小的没有耐力吃不消 。
【王为江丨挑大型 斗龙世界之最】生产队落实好挑大型人员后,按照营部(公社或乡镇)要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将挑大型民工的基本口粮卖到粮站去,以便让连部在施工地点集中伙食,就地调拨粮食供应民工吃饭 。还要派人派船先去工地砌锅灶、搭工棚,运送器材和打地铺睡觉的稻草等 。
每年挑大型的民工临行前,村里的主要领导都要到场说几句鼓舞士气的客套话,燃放些鞭炮为出征水利建设的民工饯行,也引来了送行、围观的人群,在父母亲、夫妻间、兄弟间的叮嘱声中,运载民工船离岸远行 。
挑大型,年年挑,经常是一年两季(冬季、春季)都有挑大型工程任务 。不仅要完成本县范围内河(大运河)、湖(高邮湖)大型水利工程、骨干河道工程、岁修工程、水利建筑物工程等水利建设任务,还经常跨地区被远征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去兴修水利 。东到黄海之滨的斗龙港,西到洪泽湖畔的苏北灌溉总渠,北到淮阴的淮沭新河工程,南到长江岸边的江都水利枢纽,都留下了前辈们挑大型的足迹与辛勤汗水,为的是保证苏中里下河地区不再受到淮河洪水灾害之苦 。
挑大型,三河闸工程时间最长:施工时间从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连续奋战9个月,三河闸大坝24小时轮番进土,民工每挑一担土,都要行走一公里多的路程,很多民工裤裆内磨破皮,都没有人叫苦叫累 。那个时代,挑大型并没有劳动报酬,只是以工代赈,按实挑土方给予土方粮(兑现大米),只能用以填饱肚皮 。
斗龙港首期工程最艰苦:施工时间从1965年10月至1966年2月,挑大型民工驻扎在与海边近在咫尺的草滩上,寒冷的东北海风一阵阵袭来,像尖刀一样,刺刻民工的脸部手背,渗出斑斑血迹 。工作的段面,上面是坚硬的芦柴根,下面是游沙土层,既沉重又湿滑,早上穿鞋走冻土,化冻只有赤脚(因为大部分人穿的布鞋和草鞋),每挑一担土,都要花很大力气,有时还要暂避海潮袭击,阻碍工程进度 。挑大型民工生活十分困难,因按挑土方吃粮,有时连饭都吃不周全,却没有人退缩,直至完成任务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