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播放量排行榜前十,谁有半妖倾城第11集( 八 )


而胡歌,则在表演的短板不足中,让人看到胡歌的更多可能性,郑秋冬的成长故事结束了,胡歌还没有 。
胡歌和姜伟,凭什么在网生代新江湖逆袭?
胡歌和姜伟,实际上以《猎场》完成了一场从收视到口碑的逆袭 。
如何逆袭?猎心 。
猎的,是观众的“心” 。
要让观众接受《猎场》,就必须让网生代的观众,理解《猎场》的用心 。
为了流量,普通网剧会不计代价与成本讨好观众,有了流量,更多的观众会在口碑的裹挟下陆续上门,在这样的逻辑下,网剧的流量怎能不飙升?...
对于心怀收视的多数剧集来说,最重要的三条法则就是听话、听话、听话 。听谁的话?当然是新一代观众的 。
当下国产剧的主要矛盾,早已成为观众不断上升的审美和剧集品质之间的矛盾 。
讨好观众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能不能讨好地到观众 。
但姜伟拒绝讨好 。
他坚持讲一个最古老的故事 。
关于《猎场》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有人认为是猎头行业宫心计,也有人觉得是都市人际战争,还有人认为是猎头生存法则,一部成功的剧集,本就是让观众从不同的人生进入,获得自己的感悟 。
但实际上姜伟从都到尾要表达的,都是两个字:信仰 。
战争时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和平年代“凭良心做事”,都是信仰的一种,这样的内核,在许多网生代观众看来,当然老掉牙 。
但对于姜伟来说,这是他拍摄这部剧集的意义 。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他摘不掉 。
而在《猎场》之外,是一场网剧日趋美剧化的汹涌浪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创作的趋同最终又会导致另一场乏味与雷同 。
而《猎场》却以一种传统的姿态,完成了国剧近年来少有的创新,一场现代剧精神内核上的突围 。
这种精神内核上的破局,和收视率多少无关,和观众喜好无关,和类型剧的元素与理念无关 。基本上,完全只能依赖于主创自身的自觉 。
问题是,观众吃这一套吗?从《猎场》中段之后的口碑收视发展看,观众已经给出了答案 。
今天的国产剧市场,在网生代话语权日益崛起的混沌市场上,大家都是赌徒 。网络平台号称能够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的喜好,但即使是网飞也根据精准的用户画像拍出了《捍卫者联盟》、《铁拳》这些不甚成功的大制作剧集 。
何况今天的国剧市场,并没有统一的风格、没有固定的成功法则,最重要的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品 。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延续了网感、美剧化这些共同的风格 。
可即便努力拥抱资本和流量,这种风格也很难说一定能把握住普罗大众的脉搏 。
而姜伟所代表的老牌电视剧导演,则示范了网生代剧集的另一种可能:坚持信仰的同时,有观众买单;在投奔资本之后,也保持了高度的职业性 。
在故事的最后,姜伟借角色陈香之死将故事带入了生死的反思,这代表剧集精神层面的追求,即使这种追求会让一部分观众不适应,但正是这种从人性、生死出发构建的戏剧冲突,才更高级 。
姜伟最终证明,那些争议、毒舌、两极分化都没能打败他的《猎场》,反倒正是通过这种激烈的争论,为国产剧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能,一种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选择 。
大学时代的姜伟,曾和老师同学们兴冲冲地去观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来的路上,却无人说话,因为大家都感到,那个时代被姜文拍尽了,你再也无法超越姜文 。
之后的姜伟在谍战剧的路上,创造了自己的江湖,至今无人超越 。但现代剧,一直是姜伟没有真正涉足的领域,当他终于挺身进入这个领域,网剧崛起、网生代当家作主,国产剧领域已经风云变幻,老一辈创作者与网生代观众之间难免出现审美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