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谁最春风得意?这项非薛宝钗莫属!( 三 )


探春回击那只是虚比浮词罢了 。
宝钗犀利地回应:“你才办了两天时事 , 就利欲熏心 , 把朱子都看浮虚了 。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 , 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探春笑着回说 , 满口仁义道德的人 , 实则违背孔孟之道 。
宝钗更犀利的反击:“难为你是个聪明人 , 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 , 也可惜迟了 。”这话赶话 , 火药味儿渐起 。李纨赶紧插话灭火 , 说姑娘们 , 咱们不说这些学问上的事了 。来来 , 赶紧说正事吧 。
探春默语了 。
宝钗不依不饶:“学问中便是正事 。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 , 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 。不拿学问提着 , 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脂砚斋在此处的评语为“逸才逾蹈” , 意即“锋芒毕露” 。
当探春改革旧制 , 提出年终账目新法时 , 宝钗又高调插入 , 否定探春的法子 。“依我说 , 里头也不用归帐 , 这个多了那个少了 , 倒多了事 。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 , 他就揽一宗事去 。”
第37回 , 湘云计划做东 , 起诗社 。宝钗对湘云说:“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 , 一个月通共那几吊钱 , 你还不够盘缠呢 。”大观园里的三等小丫头月钱都五百吊 , 湘云的确可怜了些 。宝钗这个皇商家的小姐 , 用自家现成的螃蟹 , 酒 , 水果替湘云作东 。宝钗请了大观园里的上上下下 , 老老少少 , (连万人嫌的赵姨娘都包括在内)无一遗漏 。曹公借刘姥姥之口 , 显示了宝钗行事的高调 。“这样螃蟹 , 今年就值五分一斤 。十斤五钱 , 五五二两五 , 三五一十五 , 再搭上酒菜 , 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
这么高调的行事 , 着实惹恼了贾母!贾母是湘云的姑奶奶 , 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 。湘云父母早亡 , 跟着叔叔婶婶过活 , 日子颇为艰难 。可是宝钗用自家钱物接济湘云 , 替湘云做东 , 是在打贾母的脸 , 触碰到贾母敏感的神经 。从何而知?
王夫人对贾母说:“这里风大 , 才又吃了螃蟹 , 老太太还是回房去歇歇罢了 。若高兴 , 明天再来逛逛 。”贾母是个最爱热闹的人 , 她明儿还来吗?回去生气去 , 还来什么呀!第二天一大早 , 宝玉到贾母的上房 , 就见贾母决定给湘云还席 。贾母不是真的给湘云还席 , 湘云是贾母自己人 , 用不着 。贾母是在还宝钗的席 。你宝丫头不是给我内侄孙女湘云花了20两银子吗?我还你两次!这就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早饭一宴 , 在探春的秋爽斋;午饭一宴 , 在迎春的缀锦阁 。
在饭宴之间 , 贾母不显山不露水的显示自己的陪嫁物 , 彰显史家曾经的雄厚家业 。贾母借说黛玉屋窗上纱的颜色旧了 , 拿出一种叫“软罗烟”的名贵纱 , 给黛玉糊窗户 。这种糊窗的“软罗烟”纱比凤姐衣服用的纱还要名贵 , 连来自皇商家的薛姨妈都没见过 。贾母这是在暗暗教训宝钗:你多大点人 , 在我们史家人面前摆谱?
除了暗里教训宝钗 , 还明里教训宝钗的高调行为 。饭宴之间 , 贾母特意去宝钗住的蘅芜苑 , 这也是宝钗入住大观园以来 , 贾母首次登临 。“贾母忙命拢岸 , 顺着云步石梯 , 一同进了蘅芜苑 。”进了宝钗“雪洞”般的屋子 , 借机批评宝钗的矫情 , 用所谓的“低调”博“高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