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喜散不喜聚 , 可她跟贾宝玉还是聚了 。聚过之后 , 还是散了 。她最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人散了之后 , 她的心也散了 , 她的整个生活都散架了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信赖是和疑虑连在一起的 。林黛玉的爱 , 是和怕连在一起的 。就像人生中的聚和散连在一起一样 。因为有了怕 , 她不敢爱 。因为爱了 , 她更怕了 。她怕的不是爱 , 怕的是爱带来的怕 , 怕的是对爱的怕 。这种先天性的怕 , 使后天性的爱飘移不定 , 变得既颠簸又曲折 。怕了又爱 , 爱了又怕 , 她感到累了 。她实在是累了 。她不仅自己感到累 , 又让宝玉感到累 。幸好宝玉跟她不一样 。宝玉比黛玉阳光 。宝玉不怕累 。宝玉不怕累是因为不怕爱 。
正因为有了这个不怕爱的宝玉 , 才使怕爱的黛玉守不住了 , 终于体会到了爱 。如果宝玉也怕的话 , 他跟黛玉根本无法走近 , 会永远保持着黛玉所设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如果宝玉也怕的话 , 他就没法走进黛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内心 。他们彼此也许都是安全的 , 却无缘体会到那份人间四月天的爱了 。宝玉的出现 , 宝玉的勇往直前 , 使黛玉这种极其被动的女人不得不在爱与怕之间作出选择 。她选择了爱 。她是在犹豫中作出选择的 。她爱了 。哪怕最后 , 她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与林黛玉喜散不喜聚的天性相反 , 书里第三十一回说:“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 , 生怕一时散了添悲 。那花只愿常开 , 生怕一时谢了没趣 。只到筵散花谢 , 虽有万种悲伤 , 也就无可如何了 。因此 , 今日之筵 , 大家无兴散了 , 林黛玉倒不觉得 , 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 , 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如果说黛玉是悲观主义者 , 宝玉就是理想主义者 , 希望良辰美景不间断 , 好戏一台接一台 。黛玉认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宝玉却属于“但愿人长久”的那一类 , 总期望千里共婵娟的好运能落在自己头上 。不是不怕散 , 是忘掉怕了 , 因为太爱聚了 。
对于自己与黛玉的未来 , 贾宝玉不是不怕 , 是忘掉怕了 , 因为太爱了 。悲剧性的结局 , 对贾宝玉的打击不见得比林黛玉轻 。他的期望值很高 , 失落感也更大 。几乎一点没有准备啊 。他怎么也想不到:“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 , 眨眼之间 , 又回到天上去了 , 连个招呼都来不及打 。而林黛玉 , 恐怕早就有这样的预感了 , 所以她才怕 。所以她在爱的过程中 , 总有那么多的迟疑与担心 。脂砚斋曾在评点里分析宝黛二人的爱情态度:“以情说法 , 警醒世人 。黛玉因情凝思默度 , 忘其有身 , 忘其有病 。而宝玉千屈万折 , 因情忘其尊卑 , 忘其痛苦 , 并忘其性情 。爱河之深无底 , 何可泛滥 , 一溺其中 , 非死不止……其多情之心不能不流于无情之地 。”
是啊 , 林黛玉是在爱河里淹死的 。能怪谁呢?她明知自己不通水性 , 还是情不自禁下到河里 。爱河里的人是有情的甚至多情的 , 爱河本身却是无情的 。林姑娘被卷入漩涡 , 贾宝玉都来不及救她 , 他岂只呛了几口水 , 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宝黛都是精神的巨人 , 行动的弱者 , 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偏偏 , 他们还总想着去扶助对方 。真是既可怜 , 又可敬 。
- 曹雪芹的红楼梦说的是明珠家事吗?
- 贾宝玉大婚薛宝钗如何度过尴尬的新婚之夜的?
- 《红楼梦》中的秘密:红楼梦的一姓一名有何蹊跷
- 姿色并不出众的袭人为什么最终抛弃了贾宝玉?
- 红楼七钗:满足男人一生痴心妄想的七个女性角色
- 贾宝玉原型是康熙朝的第一风流才子纳兰性德?
- 民国时期十大美女,林徽因居榜首,第五是金庸的梦中情人
- 康熙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祖父辈们有何关系?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身世之谜是什么呢?
-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真的是贾宝玉的原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