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为何越相爱越容易吵架?( 三 )


黛玉说这话还有一个意思:如果我死了 , 你就没法跟着我了吧 , 权当我死了吧 。不料宝玉反应更快:“你死了 , 我做和尚 。”等于说你死了 , 我的心也就死了 , 在俗世里活着还有什么劲啊 , 只好当和尚了 。这其实是一种变着花样说的山盟海誓:我非你不爱 , 非你不娶 。心死 , 其实比海枯石烂还要严重 , 比死也轻不到哪里去 。宝玉的话 , 黛玉听懂了吗?如果她听懂了 , 后来为何又一而再、再而三地错怪宝玉呢?宝玉是在信誓旦旦啊 。或许黛玉倒是听懂了 , 不敢不信 , 但也不敢全信 。她对宝玉的爱还是将信将疑 。她不该不信任宝玉的 。这种无法控制的怀疑 , 多少也间接地造成了黛玉的死 。她果然像自己说的那样去了 , 那样死了 。除了死 , 她确实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
无家可归的黛玉死了 , 宝玉后来果然做和尚了 。他没有食言 。不 , 他并没想到要兑现什么诺言 , 完全是命运这么安排的 。在宝玉与黛玉哭哭笑笑闹着时 , 命运 , 就这么定了!这一对小情人又发誓又诅咒地闹着 , 无意识地已成为命运的代言人:通过他们之口说出的 , 不是玩笑 , 是命运的声音 。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唉 , 命运是无情的 , 命运最会捉弄有情人了 。《红楼梦》说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 。我觉得不够准确 。林黛玉不是喜散 , 而是怕散 。她是怕散不喜聚 。因为怕散而怕聚的 。
林黛玉对人生的聚散有自己的看法:“人有聚就有散 , 聚时欢喜 , 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 , 则生伤感 , 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 , 谢时则增惆怅 , 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因而人以为喜之时 , 她反以为悲 。林黛玉表面上在辩证地看待人生的聚散 , 其实是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悲喜 。聚与散只是形式 , 带来的是内在的喜与悲 。不管对待人生 , 还是对待花期 , 乃至天地万物 , 林黛玉都是个悲观主义者 。既跟她自幼遭遇丧母等不幸以及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经历有管 , 又像是性格中注定了的 。她天生就是敏感的 , 过度的敏感造成她骨子里浓得化不开的忧郁 。她是戴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的 , 看什么都是冷色调的 。她与人交流(书里多处描写过 , 不信你查一查)有时会冷笑 , 岂止笑是冷的 , 她的眼睛是冷的(即所谓冷眼吧) , 她的心是冷的 。瞧她解释自己喜散不喜聚的道理的 , 真像冷血动物一样冷静 。如果不是遇到热得快又热得久的宝玉 , 黛玉的内心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 。
黛玉是个雪人 。中国若有白雪公主的话 , 该是她这副模样吧?雪人一样的黛玉 , 偏偏碰上火山一样的宝玉 , 是幸呢还是不幸?宝玉无疑把她捂热了 , 但也把她捂化了 。“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 , 通过冰封雪锁来自我保护 , 却抵不住宝玉的热情似火 。孤苦伶仃的林妹妹感到温暖了 , 但变得暖和的同时 , 也变得脆弱 。她不能自拔地将融化为日照下一滩清水 。
贾宝玉总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 林黛玉最能代表这句话的说服力 。她是女人中的女人 , 是水中的水 。她从水中来 , 也将回到水中去 。冰霜的骨肉终究是水做的 , 冰雪的聪明也是水做的 , 林黛玉的身心最想的是爱 , 最需要的是爱 , 最怕的也是爱 。只有爱才能解除她的全部武装 , 使她彻底变成不设防的 。也只有爱 , 能毁灭她了 。林黛玉说到底是一个被爱毁灭的女人 。爱的幻灭 , 造成她本人的幻灭 。林黛玉明知可能被爱摧毁却无法抗拒 。她可以抗拒一切 , 却无法抗拒爱 。爱 , 才是她最想要的啊 。她无法抗拒爱也就无法抗拒爱的折磨、爱的打击 。爱既是她的救心丸又是她的致命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