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医存废之争:英国人的大公报率先登报抵制( 二 )


宣统三年正月上旬 , 自天津卫生局派往奉天协助治疗鼠疫的梅尼斯医生染疫身亡 , 外省医生多 “视奉省为畏途”。中医争论开始后 , 英敛之认为 , “争之虚言 , 不如验之事实”  , 提出《大公报》愿提供程礼延聘中医赴东省一试 。一些中医黑支持者也纷纷激将 。负气的丁子良声称“三五日内商议妥洽 , 即可见诸实行” , 提出三千聘金、配备日俄翻译、健仆及印机铅字等和西医同等的待遇 。英敛之则回信对其大加奚落:“成效未睹 , 竟欲与各国国家准许之医士平列 , 不唯鄙人不认其可 , 恐稍具知识之人皆不认可”。
打赌之事使论战更为升级 , 二十八日早 , 天津中医向《大公报》发出函件 , 要求交出张瑾送官究办 , 并在天津各报公布所有双方函 件 。否则将于二月初一日起实行医药两界罢看《大公报》、不在《大公报》上登广告的抵制措施 , 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 “毁人名誉 , 报律应犯何条 , 扰乱治安 , 官府岂能漠视”。
由于两方在社会上都有不少共同的朋友 , 此时 , 有不少绅商出面 , 调停双方息战 。二月初二日 , 众多和事人共同具名发表代论 , 论及主要当事人丁子良、英敛之的私人交谊 , 敦促双方和好如初 ,  最后笔战以不了了之收场 。
在此之后 , 陆续仍有人就此事发表文章 , 对中医存在的价值做较深层次的思考 , 比如名医徐龄臣等 。英敛之和丁子良虽然不再笔战 , 但还是各自发表过一些东西 , 继续推广自己的观点 。丁子良事后辞去医药研究会会长一职 , 他在四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承认中医界庸医太多 , “一马勺坏一锅汤 , 所以中医令人看不起者在此 , 好歹一齐挨骂者亦在于此” , 他坚持中医学可传可法:“要说中国医学无一可取 , 行医的无一可靠 , 那也是一偏之见 。试想我们中国的病人 , 每年被庸医耽误死的固然是不少 , 然而极重极险的病症 , 以及西医治不好的病症 ,  经中医挽救过来的也很多很多 , 可见中医的程度诚然不齐 , 中西的医 学也各有所长了”。丁子良认为 , 医学要发展完善就不能保守  , 但中国人不可专习西法 , “不知自己之长 , 焉能知人之短 , 不知自己之短 , 焉能学人之长 , 不知己 , 焉知彼 , 凡无根底的学识 , 必无鉴别是非的能力”。